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10/15 14:49:00

  10月14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佳作最终胜出,5位获奖作家登上领奖台,并发表获奖感言。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于1981年设立,旨在褒奖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本届评选范围是2015年至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梁晓声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倍觉荣幸的是,与我同时获奖的4位作家同行,都以自己的作品参与了为中国当代文化的‘拾遗补缺’。我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文学精神却基本一致。”


  徐怀中90岁,是获奖者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不无幽默的说,“这次评奖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字数下限定为13万。事有凑巧,我的这本《牵风记》正好是13万字。也就是说,如果我再删去千儿八百,就凑不够法定字数,只能退出参评了。”


  因为一条2500年的古老河流,《北上》获得了本届茅盾文学奖,作为作者,徐则臣倍感荣幸,也深受鼓舞。徐则臣表示,写作22年来,我一直在感谢这条河。感谢的方式就是一篇接一篇地写出与这条河相关的作品,它是我的小说最忠贞、最可靠的背景。我在河边生活过多年,这些被大河水气笼罩的岁月,成了我写作最重要的资源,河流里总有良方。这条河不仅仅是京杭大运河,它是我生活里遇到的所有河流的总和。


  自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陈彦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40年。陈彦表示,这个奖是对我40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定,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奋。 我是从散文、小说写作开始,中途转向戏剧文学,最终又回归小说创作的。今天蓦然回首,倍感沧桑与欢欣。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潮,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裹挟进去,40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度的脚步。


  李洱直言,2005年春天,我开始写作《应物兄》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不可能意识到,它竟然要写13年之久。13年中,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与各种知识的关系,都处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构成了新的现实,它既是对写作者的召唤,也是对写作者的挑战。一个植根于汉语文学伟大传统中的写作者,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做出回应。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回应的结果,便是这本《应物兄》。(侯伟)



(编辑:晏如 实习编辑:窦一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