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吕”和他的106座蘑菇大棚的故事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4/12 21:23:00
  阳春三月的中原大地,春意盎然,遍地花香。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付集乡吕寨村,暖风吹麦浪,一波又一波。在绿油油的麦田尽头,排列着一座座白色的蘑菇大棚。走进一座蘑菇大棚,一位戴着头灯的青年壮汉正在专心地采摘成熟的蘑菇。这位青年壮汉,便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大户--该村村民、杞县存平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建设。



合作社社员正在收采蘑菇

  “今年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放松蘑菇的种植和管理,现在疫情好转了,蘑菇正好面临上市,今年产量还不错,我们正组织合作社的社员开展蘑菇采收。”戴着口罩的采菇人吕建设,话语中听得出收获的喜悦和满足。



合作社蘑菇喜获丰收

  2009年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吕建设,经战友介绍去漳州学习蘑菇种植技术,学成之后于2010年回到自己的家乡成立了蘑菇种植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蘑菇为主要发展方向,采用“合作社+产业基地”的经营模式,通过原材料采集、信息服务、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品牌运营等方面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合作社秉承‘科技兴企、助力脱贫’的合作理念,通过统一租地、统一建棚、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品牌的产业化。”据吕建设介绍,通过合作社希望带动一批有经济基础的群众,以先富带后富,同时扶持一批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合作社社员正在装运蘑菇

  如今,才30岁出头的吕建设已经在蘑菇种植行业打拼了10多个年头,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能人和带头人,虽然年龄大不,但是村民都喜欢称呼他“老吕”。实际上,在保证蘑菇品质和开发市场需求的同时,吕建设具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场份额扩大以后,为了强化吕寨村蘑菇产品的品牌,打造吕寨村蘑菇种植的声誉度,吕建设还以合作社的名义申请了注册了“盈苒”商标。期间,“盈苒”商标品牌的蘑菇产品,还获得了绿色产品证书,为购买蘑菇的人们提供健康绿色食品的保障,也为合作社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蘑菇生长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

  10多年来,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勤劳苦干,从开始的3个蘑菇种植大棚逐年增加发展到现今的106个蘑菇种植大棚,蘑菇的年收获也从不足5吨发展到现在的年收获400多吨,品种从最初的草菇、平菇、双孢菇,经过市场实践评估,逐渐进行了产品优化,现今以种值营养价值较高、人们喜爱购买的双孢菇为主,如今,“盈苒”品牌蘑菇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在吕建设的努力下,合作社优质的蘑菇产品除了满足当地的需求之外,还大量销往江浙一带,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



收采蘑菇后剩下的菌棒可以当有机肥料循环利用

  为了带领更多的村民及贫困户劳动致富,吕建设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针对家中有劳力的村民,帮助他们投资建蘑菇大棚、提供种苗、传授种植技术、统一渠道销售,目前合作社社员已达160人。对于家庭劳动力薄弱的村民,吕建设便让他们到合作社的蘑菇大棚务工,繁忙的时节,每个务工人员每天能挣60块钱以上,而对于村里体弱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合作社每年拿出几万元经村委会分发给他们,帮助他们安顿生活。“一个人富,不算富。跟乡亲们共同致富,才叫真的富。”吕建设说。

  如今,老吕和他的106座蘑菇大棚、带领乡亲们劳动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已经成为美谈。谈起今后的发展前景,吕建设介绍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越来越好了。开封市、杞县的农村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开封市绿色发展中心等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目前,在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标准化蘑菇厂房正在建设当中,包括一个菌种车间和三个恒温大棚,通过现代科技能对大棚自动控温、控湿、换气,实现蘑菇种植的科技和现代化管理。



吕建设跟贫困户社员正在分拣装运蘑菇

  “今年六月份计划投入使用的而菌种车间则正是因为这次疫情的突发,促使合作社改变了经营方式,购买车辆进行自主运输,不仅节约了运输费用,更能够保障蘑菇产品的及时运达。而开展蘑菇深加工则既能增加品类,又能够使收获的蘑菇得到保鲜存储。六月份即将投产的菌种车间,还将实现菌种的自培自销,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是产品持续性发展的有效保障”。吕建设说,下一步,合作社将会把电商平台和市场销售相结合,运用商标品牌意识,形成完备的产业经济链,积极带动发展当地经济,带领村民稳稳当当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本报记者 李铎 通讯员 刘新丽/摄影 苗炜)



(编辑:梁艳超)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