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国博举办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7/16 15:34:00

 

明《赵匡胤画像轴》

 

 

明《明太祖朱元璋异形像》

 

 

明《元太祖成吉思汗像》

 

 

清《玄烨像》

 

  

明《诸葛亮立像轴》

 

  7月15日,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共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五十余件(套)展品,从不同方面展示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与美学价值。

 

  明清肖像画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收藏特色之一,其馆藏数量多至近千件。肖像画是中国画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因其侧重人物面貌的描写,故又称之为写真画、传神、写照、传写等。最早自上古至西汉便出现肖像画的雏形,从六朝到唐宋,形成了肖像画的成熟时期。到了明清两代,肖像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独立时期。这一时期的肖像画,写实和写意兼具,宫廷与民间并行,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期。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思潮多元的大背景之下,肖像画不再是宫廷权贵与上层社会人物的专享,庶民人物也成为肖像画的主角。除宫廷画师专绘帝后、功臣、历代明贤肖像画外,应民间日渐增长的肖像画制作之需求,大量的民间肖像画家应运而生,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职业画家。到明末清初,涌现出晚明波臣派代表画家曾鲸、康熙时期宫廷画师禹之鼎和顾见龙。清代中后期,则出现了以费丹旭、改琦为代表的肖像画名家。他们和民间肖像画家一道,共同促进了明清肖像画的繁盛。肖像画若按类型,可分为宫廷肖像画、历史人物、文人肖像画和民间肖像画等几类。宫廷肖像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后妃御容,用以供奉、祭祀、瞻仰;记录并展现帝王形象及生活情态;历史人物肖像画包括历代圣君贤臣像、纪功颂德的功臣像,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文人肖像画表现文人个性与精神,或由他人来绘,或由像主自绘,以表现文人情趣的行乐图和雅集图为主;民间肖像画多以表现先辈音容笑貌的容像为主,具有祭祀、纪念的功能。

 

  本展览主要以帝王·皇族、雅集·行乐、名臣·名士·闺秀、学者像传四个单元来展示明清肖像画的概貌,借此,既可略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嬗变与演进历程。从这些肖像画中,亦可看出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进程,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本报记者 蒋文杰 摄影报道)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