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传道授业——商标领域师者掠影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9/11 13:53:00

  9月9日傍晚,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和学生或站或坐在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西北角的一家文具店内。店员刚刚紧急调来的贺卡几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一位抢到贺卡的家长告诉记者: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想让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贺卡来表达祝福和敬意。在该文具店对面的公园内,传来了众人合唱的歌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多所高校,采访了数位长期坚守在知识产权和商标教学领域的教授和专家,倾听这些站在商标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最前线的筑梦人的声音。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正如《荀子·大略》中所言,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师在商标等知识产权教育普及与商标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播种机传道者的作用,产生着催化剂加速器的功能。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陶鑫良从教知识产权36年,为商标等知识产权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成立有45个知识产权学院和26个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还有93个高校已设置知识产权法学本科专业,同时数以百计的大学正在培养知识产权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呈现出院系建设遍地开花,培训基地雨后春芽,人才培养成千上万,知识产权教育厚积薄发的良好局面。

 

  在商标等知识产权教育普及与商标事业发展方面,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商标及商标法知识,还要教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商标法的发展历史、商标法存在的理论问题,分析重大疑难案件,更好地理解与适用法律条款;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商标法学习,关注国家商标事业发展、学习企业商标设计注册、品牌战略制定等。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商标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莲峰表示,商标法是一门非常接地气的法律,看似简单,实则理论和实际问题很多,被誉为知识产权领域的魔法。作为从事商标法教育的教师,既要了解中外商标法的前沿问题,还要关注社会实践的商标热点和疑难案件纠纷的裁判。

 

  近年来,我国商标法历经4次修改,在制度设计和内容方面均日臻完善,商标注册量逐年上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反映出我国企业和工商业者对商标申请注册的重视及商标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我国商标事业的快速发展,商标法人才培养愈发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商标教学的师资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大学的知识产权学院和专业。鉴于商标品牌的重要价值,建议在大学的商学院中开设商标法课程。王莲峰表示。

 

  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已经从求快转向重质,中国经济发展着力要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之一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建设在国家层面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市场主体也在这种政策背景和市场现实需求的推动下,逐步深刻认识到品牌战略布局与管理对其长远发展的重大意义。作为品牌核心要素,商标越来越受到各个层面的重视。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杜颖表示,高校面向市场输出人才,人才培养要回应市场需求。在这种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陶鑫良表示,目前我国商标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偏重法律轻管理、偏重理论轻应用、偏重书本轻实践、偏重一律轻特色的现象,今后应当数量转型质量,强化应用导向,知识产权法学教学瘦身减肥,知识产权管理教学迎需而上

 

  商标领域的人才需求一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复合型倾向,要求懂法律、谙管理,甚至通技术;另一方面,又越来越体现出纵深的专业细分,在非诉与诉、授权确权与侵权、布局防御与维权等方面又提出了不同的针对性要求。杜颖表示,在这种新的市场需求下,高校需要在学科内部进行教育资源整合,提供学生跨专业辅修课程的通道或者加大双学位培养的力度,并考虑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内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程。

 

  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以往的培养重点是实现基本知识体系的架构和专业思维方法的训练;在商标领域的教育,则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商标法律制度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训练学生适用商标法律规则与分析实践问题的逻辑思路与观察方法。新的经济形势下,高等教育还需要向前再迈一步,在实现这一步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强化动手操作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市场难题,能够自己找到操作方法和解决思路。杜颖表示,高等教育的商标课程设置应考虑加大诊所教育、案例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资源配置中应考虑与法律服务界进行强强联合,吸引一线的商标实战专家进入课堂,帮助学生跑完高等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园丁,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采访结束,记者的感动愈加强烈,只想对所有的老师说:老师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本报记者 杨林平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