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9/17 9:55:00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对加强北京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展望。纵观《行动方案》,其具备“固”“堵”“梳”“引”“新”等突出特色,全方位助力北京知识产权保护。


  “固”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行为准则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石所在。《行动方案》强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立法工作,完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配套制度”。2020年9月13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降低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标准,入罪数额从“五十万元以上”调整至“三十万元以上”。未来,随着《行动方案》的进一步落实,相关法规的完善修正将从制度层面夯实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使知识产权工作有法可依,可谓“固本”。


  “堵”


  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治理层面,《行动方案》除了延续以往单一针对性的整治措施之外,还特别强调“社会层面”的管制。如根据《行动方案》,北京将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完善失信主体“黑名单”,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社会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进行多方面限制,如限制享受财政资金补助等政策扶持,限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限制参与土地出(转)让和流转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等。如此规定,充分利用了“社会效应”,一方面使侵权人的行为可以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强调了国家对侵权人参与社会活动方面的管控和限制。“针对性整治”与“社会性治理”双向结合的治理手段,可谓对知识产权侵权活动的全面围追“堵”截,让侵权行为无处遁形。


  “梳”


  长久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治理面临着救济渠道相对单一、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建立健全仲裁、调解等纠纷解决渠道,使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机制作用,北京建立起专业性、行业性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据统计,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累计接受案件1.6万件。《行动方案》进一步指出要提升仲裁机构知识产权专业能力、规范调解流程,培养专业调解组织和人员。如此设计,有效“疏通”了知识产权纠纷的治理渠道,提升了纠纷解决效率。


  “引”


  知识产权事业的保护和发展,外部治理固然重要,但内部驱动力更是核心和关键。为了更好地吸引知识产权人才,《行动方案》明确,“制定首都知识产权人才培育行动计划,鼓励高等学校和社会机构联合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专业职称评审制度”。为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落实海外维权,《行动方案》提出要引进海外人才,建立海外维权专家顾问制度和重点领域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上述规定凸显了北京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重视,有利于助推人才“引流”,为社会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


  “新”


  新时代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号召,《行动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与时俱进的“新”特质,如《行动方案》要求健全技术调查官制度,助力技术问题释明与纠纷处理;大力推广时间戳、区块链等电子存证技术的应用,让知识产权取证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支持审判机关建立远程诉讼咨询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链接功能,为当事人减负。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领域势如破竹地发展,高新技术的知识产权维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行动方案》指出,要提高新技术新领域专利快速预审质量,推动快速确权和协同维权,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精准维权方案。保证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纠纷的快速维权可以让“新领域”的发展充满活力和干劲,进而推动技术革新。


  总而言之,《行动方案》规划了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蓝图,指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着力点,有助于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的建设速度。我们期待《行动方案》落实,也期待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未来吹响胜利号角!(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金元、孙艺宸、张依晨)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