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让订单进山 带刺绣出山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0/20 14:00:00

  

 

  5年前,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潘玉珍还是贫困户;5年后,她带领全村村民收入152万元。在她看来,这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下称苗绣)的功劳。

 

  作为苗绣传承人,潘玉珍已经从事了60余年苗绣工作。以前我们自己绣花自己穿,没有市场,2016年加入依文·中国手工坊平台后,我的作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并登上了伦敦时装周的舞台。现在,我们做一单明星产品能收入几万元,不仅成功脱贫,还买了大房子!如今,我们家乡的很多姐妹都靠绣花过上了好日子。潘玉珍表示。

 

  潘玉珍口中的依文·中国手工坊,是依文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依文集团)搭建的平台。

 

  致力于时尚服装品牌设计的依文集团一直在开拓国际市场。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看来,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于是她将目光瞄向了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华通过调研发现,刺绣产业的处境不容乐观。做刺绣的人逐年减少,许多绣娘宁愿到景区炒瓜子、卖冰棍也不愿做刺绣,像潘玉珍这般手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竟成了贫困户。

 

  究其原因,主要是刺绣产品制作周期长,但却没市场,卖不出去。夏华举例说,用布依族蜡染技术制作一件百褶裙,往往要花费半个月功夫,但销路却不好,极大影响了绣娘的积极性,这让她萌发了利用公司渠道帮助绣娘脱贫致富的念头。

 

  有了想法后立刻付诸实施。依文集团很快建立了一个涵盖绣娘、刺绣纹样信息、设计师、品牌方的数据库平台。目前,该平台拥有1.3万名绣娘,其中苗绣、蒙绣、彝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比例达10%,涵盖5000余种刺绣纹样。

 

  夏华介绍,来自全球的设计师可以自由从该数据库选择绣娘和绣法,委托绣娘制作绣品,而绣娘可以通过提供刺绣产品获得可观的收入。

 

  如今,已有数百名绣娘与平台达成了合作,平均月收入超过千元,比如,此前,布依族绣娘梁忠美的每幅作品只能卖几十元,在平台上的销售价格达到2000余元。依文·中国手工坊副总裁刘文玲介绍。

 

 

图为布依族绣娘正在整理绣线 采访对象供图

 

  有了靠刺绣脱贫的经验后,如何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我们根据当地村民需求,请刺绣非遗传承人对其进行培训,希望他们能够掌握刺绣技艺。夏华介绍,目前,该培训已覆盖内蒙古、西藏、青海、贵州、云南、甘肃等地方的100余个村寨。

 

  培训结束后,依文集团根据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设计不同样式的刺绣版样,并委托绣娘进行制作。依文集团收到绣品后,再将其加工成服饰、挎包、靠枕、笔记本等文创产品进行销售,绣娘可以从中获得分成。

 

  以苗绣产品刺梨花笔记本为例,每销售一件,绣娘就可以分得40元至80元,平均每天能够获得200元至300元,工艺熟练的绣娘每天的收入可达到500元以上。刘文玲介绍。

 

  平台+绣娘的合作模式让贫困户无需背井离乡便能有一份生计,只需要在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做刺绣便可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这种扶贫模式已经帮助上千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贫困户提供培训,帮助更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让深山里的刺绣走出大山,让富足的生活走进山中的千家万户。夏华表示。本报实习记者 赵俊翔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