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用好专利信息 助力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2/11 14:46:00

 

  专利信息作为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优势。2014年至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下称文献部)以发挥专利信息的创新推动作用为切入点,在中西部17个省区开展了专利信息帮扶、西部省区专利信息特色应用、专利信息传播利用能力培育等项目,帮助中西部地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稳健前进。


  文献部以“帮企业,促产业,建机制”为思路,在贵州、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8个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和西部省区专利信息特色应用项目,夯实专利信息利用基础,提升专利信息利用能力。5年累计帮助近170家企业对接专利信息服务,通过专利分析、专题数据库建设、专家咨询和培训等公益性服务,解决了企业专利信息运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2019年,文献部进一步聚焦西部省区特色产业发展,分析识别藏药产业、苗医药产业和牦牛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积极利用专利预警、专利布局等方式,有力支撑技术创新和保护,打造西部省区发展特色支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西部省区逐渐探索出以“国家-省(市)-服务中心-服务机构-企业”五级专利信息利用帮扶体系和知识产权协作网为代表的多方联动、操作性强、见成效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中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农业科技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点。2019年,文献部开展专利信息传播利用能力培育项目,着力以专利信息利用做好助力科技扶贫、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通过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该项目解决了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帮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一方面,挖掘专利信息的技术价值,为扶贫产业技术方案的创新提供坚实支撑。在山西汾西,项目组根据绿色循环经济的需求,通过专利检索,确定羊肚菌养殖方案,指导当地采取羊肚菌与双菌菇轮种,既改善了菌菇种植结构,又增加农户收入。在河南信阳,项目组从海量的专利文献信息、科技文献信息和市场信息中筛选出3万多条信息,整理形成涵盖油茶培植到加工成品应用的油茶产业专题数据库,并支持查询专利文献的申请和授权趋势、来源国、竞争对手等专项维度的统计分析,为产业的整体升级尤其是低产油茶林改造提供了数据依据,以及省市县三级行业专家的支撑。


  另一方面,加强专利运用保护,化解侵权危机。在陕西镇安,针对企业外包装被个别商户冒用,外观设计专利权遭到侵犯的情况,项目组提出了对周边种植户进行专利实施许可的建议,将侵权者转化为企业的延伸生产线,即农户向企业缴纳一定的专利实施许可费,企业向农户提供菌种和种植管理技术,使这些农户生产的黑木耳品质与企业的基本一致。此举不仅提高了当地黑木耳产品的整体品质,也间接地扩大了公司的生产规模,同时带动更多黑木耳种植户共同致富。


  通过不懈努力,专利信息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山西汾西食用菌项目可实现单位面积双孢菇产量平均提高10%至15%,促进经济收益提高150万元;河南信阳的油茶项目撬动了整个地区集产业、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油茶经济发展模式,每年带动上千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项目探索形成了“专利信息服务机构+产业技术专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专利信息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以及“一导向、两融合、多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专利信息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融合,通过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信息推送、培训与咨询、产业专利数据库构建与开放等多层次手段,提高专利信息利用的价值与效用,助力中西部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的体系化、模式化发展。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新征程的起点。文献部将乘势而上,继续鼓足干劲,运用专利信息助力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道路。余文婷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文献部)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