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注入“积水潭”,专利释放高价值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2/22 14:06:00

北京积水潭医院研发出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临床试验效果良好。目前,该院已围绕这款手术机器人提交中外专利申请近10件。本报记者 陈景秋 摄影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转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但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上,涉及到技术突破、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而且各个环节在与政策、市场等的触碰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正是基于此,今年初,北京实施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下称《条例》),为构建本地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制度保障。日前,本报记者从北京积水潭医院获悉,作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单位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已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骨科手术机器人”成果转化协议,包括专利转让在内的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成为落实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案例。北京何以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以医工企为特色的“积水潭”模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加强顶层设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改革,在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在股权激励、“三权”改革、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税收优惠落实等方面,北京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先行探索,出台相关政策。


  《条例》规定,自职务科技成果在本单位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组织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投资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单位应当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予以支持配合。《条例》还细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等收益分配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比如,根据实践,北京市将奖励和报酬比例给予更高的选择权,规定可以不低于转让、许可净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不低于作价投资形成股份或出资比例的百分之七十等。


  虽有利好政策,但科技转化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创新工作模式是北京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例如,北京在全国地方性法规层面率先规定,政府设立的高校院所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入的分配方式;率先在医疗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据了解,北京区域内医院众多,各单位针对医生是否属于科研人员、成果是否属于科研成果,是否享受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等的理解不一致。为此,《条例》特别明确医疗卫生机构适用。根据本市实际以及创新主体实际需求,明确规定有关高校院所的规定也适用于政府设立的医疗卫生机构。目前,北京市已积累了许多成熟可行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了很好示范引领效应。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表示,“十三五”规划期间,市属医院累计获批科研项目5868项,在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上,2019年市医院管理中心专门设立了市属医院科技创新专项绩效,激励市属医院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增强市属医院科技创新功能、医疗服务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刘晓光表示,为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保障成果转化过程顺利进行,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成果使用、转化等程序和细节以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内容。


  “我的成果可以我做主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室主任周一新对本报记者表示,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北京积水潭医院刚入职不久的青年大夫李波告诉记者,尽管入职时间不长,但他对北京市和院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以及奖励情况非常关注,这涉及到每一位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有效释放知识产权价值。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32.5166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1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2019年,北京知识产权产业实现增加值6360.1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已达18%。


  “在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北京市综合运用政策、市场、金融、科技等手段,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能量,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有效支撑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表示。


  探索“积水潭”模式


  在《条例》实施之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在2018年就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探索医院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孵化科技成果、推动医工企合作等一系列综合职能。此后不久,2019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搭建医院和企业的桥梁,通过临床需求的挖掘、医工对接、中期孵化以及成果转移转化等流程来保障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有效发明专利共454件,其中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430件。“近年来,积水潭医院每年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00件,授权专利四五十件。”刘晓光表示,经过多年实践,北京积水潭医院形成了以临床需求为主导的医工企联合研发转化模式,建立起多个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医工企研发团队。


  北京积水潭医院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三大创新举措。在利好措施的激励下,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驶入了“快车道”,已经成功转化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内的多项成果,总转化额超过亿元。目前,已有十余项成果转化项目正在进行中。


  刘晓光表示,最近,北京积水潭医院举办了第二届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经过初赛共有12个项目进入决赛。12个项目涉及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骨科高值耗材等领域的多个医工企研发团队,这充分展示了积水潭医院近期具有转化前景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主导研发团队的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学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体的市属医院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积水潭医院‘医工企’模式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潘苏彦表示。


  今年10月,科技部发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由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等9个省市,以及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推荐的40个单位入选试点名单,其中北京市推荐的入围单位包括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晖指出,希望积水潭医院以此为契机,继续探索创新机制,发挥医工结合优势,产生一批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创新思想、人才和成果,争取形成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在北京市及全国进行推广。未来要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仍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报记者 陈景秋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