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非遗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2/18 17:52:00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今天是农历牛年正月初七,小编祝各位小伙伴开工大吉!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牛年大吉、牛气冲天、牛转乾坤!

 

  丑牛,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二位。牛忠于主人,一生辛苦劳作、甘于贡献、不计回报。有关牛的传说一直以来广为流传,牛年说牛,最是应景,小编今天就给小伙伴们说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称中带“牛”的项目。



截图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08年,国务院将牛郎织女传说、牛羊肉烹制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等10个名称中带“牛”的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是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此后,2011年、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名称中带“牛”的项目皆有入选,包括掼牛、玩牛、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类别是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小编细细一数,有18个名称中带“牛”的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真是不少。其中,牛郎织女传说、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等项目都颇具特色。

  牛郎织女传说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牛郎织女传说项目序号523,类别是民间文学,申报地区是山西省和顺县、山东省沂源县、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保护单位是和顺县文化馆、沂源县文化馆、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出于《诗经·小雅·大东》,是对天穹中被银河隔开的商参二星(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艺术想象。这一诗歌意象逐渐为后世民众拟人化,并被赋予了人文象征涵义,转化成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得到民众的广泛同情,这成为传说传播和繁衍的动力,也推动了“七夕”乞巧风俗的形成。陕西西安、山东沂源、山西和顺等地都有牛郎织女传说的相关遗址。

  牛羊肉烹制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月盛斋门店 本报记者 刘珊 摄


  牛羊肉烹制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项目序号是951,类别是传统技艺,申报单位、保护单位是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月盛斋创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创始人为马庆瑞,月盛斋以酱羊肉和烧羊肉而闻名一时,在北京清真食品行业具有很高的地位。月盛斋熟肉制作工艺分酱制和烧制两大类,在吸收宫廷酱肉技术和民间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又引入传统中医的养生理论及相关医药知识,制作中使用二十多种既能调味又有药用价值的香料,做出的肉品不仅味道更加鲜美,而且还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月盛斋牛羊肉制品负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项目序号是948,类别是传统技艺,申报地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保护单位是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同盛祥饭庄。近百年来,同盛祥饭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使牛羊肉泡馍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陕西最具清真风味的代表性饮食。20世纪20年代初,同盛祥饭庄在西安经营牛羊肉泡馍等。在此过程中,饭庄的烹饪师不断创新,将牛羊肉泡馍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美食。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风味独特。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从选料、煮肉、熬汤、加料、调味到泡馍始终坚持做到精细、标准、规范。牛羊肉泡馍是风味独特的滋补佳品,同时兼有暖胃功能,长期以来深受陕西乃至西北人民的喜爱。

  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弓箭制作技艺(蒙古族牛角弓制作技艺)项目序号是394,类别是传统技艺,申报单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保护单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民族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制作弓箭是古代蒙古族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世代相传。蒙古传统角弓的制作,主要包括选材、取料、加工、组合成弓四大步骤。角弓的选材取料是制作良弓的前提与基础,原料包括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弹性很好的竹、桦木、荆木等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诺敏等人致力于蒙古族传统角弓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遍访角弓制作艺人,积极学习蒙古角弓制作技艺,终于掌握蒙古传统角弓完整的制作技艺。诺敏创办了“内蒙古孟克嘎拉弓箭制作基地”,致力于蒙古族传统制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消失近半个多世纪的传统角弓比赛项目在内蒙古得以恢复。

  牛年新春,谈牛说“非遗”,小编在此为小伙伴们奉上一道“非遗”大菜!(本报记者 刘珊)


  (编辑:晏如 实习编辑:田伊慧)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