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徐汇方案”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1/12/29 17:15: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后,徐汇区知识产权局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中有关知识产权工作部署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按照上海市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要求,从徐汇实际出发,持续深化区域的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打造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创新集聚区,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上海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目标贡献徐汇力量。


  徐汇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第三批重点城市。作为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区,一直以来,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徐汇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作为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保护力度明显加大,运用水平快速提升。


  把准区域定位,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支撑”。区委、区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机构改革,优化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立运营服务体系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立知识产权工作绩效考核体系,采用实地检查、材料审核、随机抽查等方法,对成员单位开展考核。区知识产权局设两个专业科室, 执法大队一、二中队负责案件查办。区法院知识产权庭集中管辖徐汇、长宁等上海4个区的一审知识产权案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市级“四中心”(保护中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审协中心)建设,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坚持协同发力,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围绕“严”保护,区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提升侵权人违法成本。区知识产权局采取“人工筛查+定向搜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专项监测。围绕“大”保护,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成立全市首家区级商事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及调解成功率均位居全市前列。围绕“快”保护,签订了全市首个区级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四方合作协议,形成了更顺畅、更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围绕“同”保护,依托上海商标海外维权办公室,提高企业商标海外维权保护能力,探索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签订全市海外维权保险首单。


  持续探索创新,打造知识产权领域“徐汇方案”。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等平台,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撑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知识产权“数字化”,搭建知识产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登记、数据应用与可视化展示、全生命周期管理三大系统,推动知识产权与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相融合。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化”,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项目等,推进核工院质押融资贷款1亿元,成为上海今年以来实际放贷金额最大一单。


  截至今年10月,徐汇区PCT专利申请量297件,位列上海中心城区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29.98件,万户市场主体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14008件,新增1户市场主体新增注册商标2.9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集聚度和活跃度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徐汇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决议作为地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围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积极形成更为有力的发展支撑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保护闭环体系,打造更为有效的运用转化体系。


  努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推进研发创新平台和优势学科相融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鼓励专利与标准相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开展前瞻性专利布局,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持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实施一批重大专利产业化、重大专利技术二次开发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工程,鼓励产业园区,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行业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群。围绕区域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引导社会资金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投入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


  坚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持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行动。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格局。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完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调解、行业自律等协同机制,构建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突破知识产权快保护关键环节,发挥调解工作室和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形成各渠道有机衔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加强跨部门办案协作,建立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线索和案件移送制度,推动简易案件和纠纷快速处理。营造知识产权同保护优越环境,健全纠纷信息通报和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制订应对预案,为企业海外商标纠纷应对提供信息和法律支持。


  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在交易、评估、咨询、保险、证券等领域培育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运营新业态,开展知识产权储备布局、转让许可、作价入股、产业化、投融资等运营业务。推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化许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等项目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院所加强应用型研究,提升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开展专利、商标或混合质押贷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遍化、常态化和规模化。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发行企业知识产权集合债券,探索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等。 (陈永坚 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知识产权局局长)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