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艾” 所以“爱”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2/21 17:32:00

  早春二月,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艾草播种的季节。蕲春县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有着种植中药材的悠久传统。在这里,一株株小小的艾草做成了大产业,一家家专业的艾灸馆比肩接踵。


  王曦是当地蕲艾产业的从业者之一,年近50岁的他有着多重身份:既是钟情艾草、钻研艾灸的非遗传承人,又是热衷发明创造,以知识产权推动传统艾灸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企业家。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用点燃的艾条熏烤人体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王曦是土生土长的蕲春人,从小就对艾灸耳濡目染,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从事艾灸行业的,是他的一次亲身经历。2008年,王曦生了一场大病,经过多次治疗后才治愈,但仍有复发的可能。之后,他便在家人的建议下,通过做艾灸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做艾灸,渐渐地我对艾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曦说,艾灸是中医药的瑰宝,在预防疾病上有独特的优势,不能被埋没。


  由于自己常年做艾灸,需要使用大量的艾绒艾条,2015年开始,王曦便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专门从事艾灸工艺研究。2018年,王曦成为蕲春手工石臼艾绒艾条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介绍,手工石臼艾绒艾条制作已经有500多年历史,需精选3年以上干燥陈艾叶,择去枝梗,搓艾成团,置于石臼中,用木槌反复捶捣2000次,至其柔烂如绵为止,这项工作需耗时30分钟以上。锤捣完成后,需要筛去细末,才能获得优质的艾绒。之后,再将艾绒按照一定剂量均匀摊平在桑皮纸上,卷成爆竹状,再用糯米糊配鸡蛋清作黏合剂进行黏合。如此,手工石臼艾绒艾条才最终制成。


  “虽然手工制作相对机器加工效率不高,品质却是机器加工难以比拟的。”王曦说,蕲春手工石臼艾绒呈土黄色,夹杂极少量绿色,气味芳香纯正,不刺鼻,手摸柔软细腻如绵。由蕲春手工石臼艾绒卷制成的艾条,燃烧后的灰烬呈灰白色,摸之细腻柔滑,不易散落。


  非遗在守正创新中获得新生。随着对艾灸的深入研究,王曦开始研发各种艾灸产品,悬灸宝、坐灸凳、眼灸贴等产品相继问市。每研发出来一款产品,王曦都要提交专利申请。“艾灸行业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并通过专利来保护创新。专利不仅可以证明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提高了我们创新者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王曦已拥有1件发明专利,几十件实用新型专利。


  除了提交专利申请外,王曦还积极运用创新成果创造价值。悬灸宝是王曦2018年研发的产品,和普通的艾灸产品相比,具有少烟、防烫、燃烧时间长、可以自主调节温度等特点。他把悬灸宝拿给记者看,体积比一节1号电池还要小的悬灸宝,不但非常轻便,且操作简单。“悬灸宝虽然体积不大,但包含了十几件专利。通过专利许可等形式,让我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为了更好地研发和制造艾灸产品,2019年3月,王曦创办了湖北亿家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技相融合,推广艾灸文化。


  再过两三个月,便到了艾草飘香时,王曦正与团队一道投入到紧张的新品研发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行业更加受到关注,这让整个艾灸行业迅速发展。”王曦说,“艾灸是中医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艾灸从业者,我要更加用心去振兴这项古老的技艺,让艾灸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助力艾灸行业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李倩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