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精益求精守护“大飞机梦”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2/23 17:31:00

  “大飞机”翱翔蓝天,自主知识产权直冲云霄。2017年5月,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飞机首飞成功,终于实现了我们的“大飞机梦”。国产大飞机诞生的背后,凝聚了无数航天工程师的心血,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巍正是其中之一。


  王巍,曾负责我国首架C919飞机的装配工作,是一名来自民机领域研发一线的工程师,已有近30年的铆装工作经验。由于C919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在装配该飞机时,王巍遇到很多棘手的难题。


  “C919飞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加工工况极为复杂。如何提升打孔加工精度,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王巍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于是,王巍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了一次次的工艺试验,测算刀具尺寸、直径等各个数据,终于研发出了更适合在复合材料上打孔的刀具,使得制孔公差实现了0至0.03毫米的超高精度。类似的创新还有很多,每当在飞机装配过程中遇到棘手难题时,王巍总能想出办法。尤其是他指导年轻技术人员研发了一些实用的小工具,虽然看起来不显眼,但却解决了飞机装配中的大问题。王巍举例说:“我们在制造飞机零件的时候,经常会留一定的加工余量,飞机装配完成后,再将余量去掉。去除之前,需要提前画一条余量线。此前,我们传统做法是以余量边缘为基准画线,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常常导致返工。后来,我们又以孔中心为基准画线,但又出现了孔中心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在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飞机打孔工作中,容不得一丝马虎。如何做到既精准又高效?


  “经过反复讨论后,我想出一个办法,先选出一个经过机械加工、精度相对较高的零件的边,以此为基准制作一个小工具,用来测量余量线。这个小工具投入使用后,画出的余量线又直又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王巍介绍,公司针对该工具提交了1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于2017年获得授权。类似的小工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提交近10件专利申请。


  2021年全国两会,王巍将目光聚焦于科技人才培养。“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让我印象深刻。”王巍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应解决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潜能。(本报记者 冯 飞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