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成为“追光逐影”的最亮底色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5/13 17:10:00

  2022年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春光机所)建成70周年,70年来长春光机所始终兼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自2015年来,长春光机所已成功转化创新成果40项,涉及专利301件,累计获得转化金额32亿元,奖励科研人员15亿元……从初创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长春光机所创业创新70年来是如何精研技术的?其专利转化的背后有哪些经验?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长春光机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长春光机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褚明辉介绍,70年来,长春光机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发展道路,先后参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高分对地观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组建、援建了20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单位,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多臂投影仪、大型光谱仪、万能工具显微镜、晶体谱仪、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八种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被称为“八大件”;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被称为“一个汤”。


  进入新时期,长春光机所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自主研发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高分相机、高分六号宽幅及高分相机、碳卫星载荷、天绘一号立体测绘相机、风云三号系列太阳常数监测及紫外监测仪器、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仪、嫦娥三号月基极紫外光学相机、神舟系列电视摄像机和光学瞄准镜等系列空间光电仪器载荷。目前,该所正在承担巡天光学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载荷、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等多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空间光电载荷的研发任务。


  注重专利量质提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首件专利申请的时间为1985年4月1日,这一天是我国专利法正式实施的日子,我们同日提交了11件专利申请,技术领域覆盖光学设计、光学测量、机械加工、电子学等。”褚明辉介绍,长春光机所很早便树立起了知识产权意识。


  自此以后,长春光机所专利覆盖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宽,专利类型不断丰富,截止到2022年4月,该所提交专利申请7000余件,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600余件,知识产权工作稳健而扎实推进。


  数量布局,质量取胜。“专利数量一定程度上是创新的重要体现,但随着知识产权工作的不断深入,长春光机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逐步迈向新台阶。”褚明辉说。


  如今,长春光机所已初步形成了专利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良好态势。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长春光机所“规范管理、激励创造、优质发展”的知识产权方针,以及一系列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推动知识产权实施运用”为核心的管理举措。


  有赖于长春光机所出台的一系列举措,2015年,长春光机所成立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2016年,长春光机所作为中科院唯一一家试点单位进入国防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试点行动;2017年发布《长春光机所知识产权专员管理办法(试行)》,逐步壮大知识产权专员队伍;2018年,长春光机所出资成立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至此,长春光机所已形成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导,专员队伍和专业服务机构协同作战的创新管理架构。


  长春光机所基于对自身创新发展的深入思考,积极策划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于2019年6月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伴随该体系的深入实施,长春光机所在实际工作中提质增效,优化完善制度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培养知识产权专业队伍,深入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等,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成果转化促进发展


  专利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与桥梁。在创新成果转化的工作以及成效方面,长春光机所发挥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要素集聚优势,实现从团队孵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


  前不久,长春长光精密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持股企业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华芯)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此次公开发行是长光华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长光华芯也成为长春光机所产业系统第二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褚明辉在介绍长春光机所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成果转化管理经验时,这样说:“长春光机所以待转化的技术成果为切入点,以专利导航为着眼点,围绕技术领域与实际需求,以技术转移转化为落脚点,促进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


  目前,长春光机所共投资企业70余家,其中控股及实际控制企业30余家。近5年,长春光机所产业系统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提供社会岗位4000余个,成功将科技优势融入到了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本报记者 陈景秋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