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海“神器” 勇闯科研“无人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5/13 17:15:00

  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中,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下称“海斗一号”)与“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下称“探索4500”)榜上有名,分别成功应用于深渊科考与极地科考。


  “我们牵头联合国内10余家科研单位共同攻关,在探测与作业一体化设计和自主遥控多操控模式相关技术上不断探索,拥有‘万米级自容式铱星耐压装置’等多件专利,为我国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先进的全新高技术手段。”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李硕介绍,“海斗一号”具备多种本领,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也能实现实时定点精细观测,还能够通过所携带的机械手采集样品。


  “海斗一号”是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自2016年7月立项以来,科研团队已开展了系列测试验证:2019年8月,完成南海4500米阶段性海试;2020年5月,在马里亚纳海沟首次实现万米下潜。


  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海斗一号”成功完成多次连续、稳定、可靠的万米下潜,对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获取了珍贵的深渊海底地形地貌图像,在科考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海斗一号”现场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唐元贵介绍,在自主遥控混合模式下,“海斗一号”创造了我国潜水器在万米海底连续工作时间纪录;在自主模式下,创造了万米海底连续巡航时间、万米航行距离和最大下潜深度1.0908万米等多项世界纪录。


  在极地科考方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设备“探索4500”也已成功应用。2021年10月,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探索4500”首次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考任务,获取了近底高分辨多波束、水文及磁力数据,为我国深度参与北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李硕介绍,“探索4500”是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研发的深海装备,经过适应性改造,其成功下潜有助于我国深化对北极洋中脊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及地质过程的探索和认知。


  极地科考一直是水下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方向。极地海洋的许多区域长年被海冰覆盖,水下机器人是对海冰特征和冰下海域进行考察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针对北极科考工作区高密集度海冰覆盖的特点,我们创新性地研发了声学遥控与自动导引相融合的冰下回收技术,从而确保‘探索4500’连续下潜成功,并实现安全回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阳介绍。


  李硕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已相继研发多种类型的水下机器人并投入应用,未来将在环境适应性、高纬度导航、海底探测、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继续升级技术,进行专利布局,降低故障发生率,提升系统可靠性。(刘弘一)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