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海”:提升科技含量 囤实蓝色粮仓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5/13 18:19:00

  于海而生,向海而兴。浩瀚的海洋孕育着无限的宝藏,大量的鱼虾等水产生物资源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海上粮仓”这一概念的提出吸引了诸多创新企业的目光。近年来,一些地区通过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力,增加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囤实蓝色粮仓。


  海水鱼“游进”海洋牧场


  探寻“海上粮仓”离不开智能技术支持。


  在山东省烟台市渔人码头旁,直径为80米的“耕海1号”屹立在海面上,这是由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研发设计、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牧场”智能化渔业养殖装备平台。


  “‘耕海一号’由3个养殖网箱组合而成,每个网箱的养殖面积约为1万立方米,分别养殖斑石鲷、黑鱼、真鲷鱼。”平台工作人员介绍,为实现智能化鱼类养殖,“耕海1号”运用物联网、5G通讯等技术,为养殖网箱搭载了水下监测系统,平台设备运行情况、水文数据、鱼类状态等信息能实时上传到指挥中心,供平台管理人员参考。


  此外,该平台还利用其自动化投饵设备,实现鱼类投饵量的精准控制,避免鱼类饲料的浪费和污染。为了不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耕海1号”运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其海水淡化及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可产出20立方米淡水,满足平台的日常用水量,实现污水“零排放”。


  同样作为“海上粮仓”的浙江省宁波市毗邻东海,背靠象山,因其盛产鲜美可口的海鲜而被誉为“海鲜宝库”。宁波市的海水鱼养殖行业主要集中于工厂化养殖和近海网箱养殖,养殖“地盘”大大缩减,而海水鱼能否在内陆养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有着多年的海水养殖工作经验,在一次对南美白对虾虾塘进行尾水净化工作中,科研人员发现,部分海水鱼也可在低盐度的水中存活,随后科研人员便开始了海水鱼类淡化养殖的研发之路。”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象山蓝尚)技术负责人伊祥华介绍,一次机缘巧合打开了海水鱼类淡化养殖的大门,象山蓝尚随即与河南大学、宁波大学等联合展开实验研发。


  以美国红鱼、七星鲈鱼、黄姑鱼、大黄鱼、黑鲷鱼五类海水鱼为例,研发团队在海水鱼淡化过程利用盐度阶梯下降、控制投饵时间、保持水质等方式进行试验,历经半年的实验,成功完成了黑鲷鱼和美国红鱼的淡化养殖工作。围绕该技术,研发团队提交了“一种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


  有了专业技术的支撑,象山蓝尚向水产养殖合作社投放了一批批的黑鲷鱼和美国红鱼鱼苗,进行长期养殖,海水鱼顺利“游到”了内陆,丰富了人们优质蛋白“粮仓”。


  反季蟹“爬上”消费餐桌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众所周知,秋天是螃蟹长势最佳的时节,肉质鲜嫩、口感鲜甜的螃蟹备受大众青睐,“吃货”们每逢秋天便可大快朵颐。但在科技的助力下,“反季育蟹”应运而生,人们吃蟹不再局限于秋季。


  近年来,螃蟹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集中上市的问题却未能完全解决,如果能提升螃蟹的成活率,延长螃蟹的生存时间,或可实现反季吃蟹。温岭市蓝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温岭蓝湾)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为提升螃蟹品质,给螃蟹建起了“豪华公寓”。


  在温岭蓝湾创办的蓝湾梭子蟹青蟹养殖基地中,有数十栋形似大楼的“螃蟹公寓”,每只螃蟹都有自己独立的“宿舍”。这是由温岭蓝湾技术人员根据螃蟹的生长习性建造而成的。对于自然生长的螃蟹来说,软壳蟹的经济价值最高,技术人员为“螃蟹公寓”搭载了降温装置,随时观测螃蟹的进食、脱壳情况。单独养殖不仅可以获得最佳状态的软壳蟹,也便于对螃蟹的成长进行研究,提升螃蟹的存活率,实现螃蟹的反季节上市。


  围绕该技术,温岭蓝湾的技术人员拥有名为“螃蟹养殖用蟹公寓及具有其的蟹塔”的专利,未来,温岭蓝湾将持续深耕海水蟹养殖技术领域,让人们随时吃上味美、优质的海水蟹。


  水产养殖类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打开“海上粮仓”奥秘的大门提供了一把把“金钥匙”,保障人们海底粮食的丰厚储备。(叶云彤)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