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打造专利转化“三高”模式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7/25 11:06:00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高价值、高水平、高效率,武汉理工大学(下称武汉理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专利转化之路。


  “知识产权与创新成果转化是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学校高质量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武汉理工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该校校长杨宗凯充满自豪地说。


  薪火相传


  打造高水平团队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转化创新成果729项,转化合同金额超4亿元。目前,该校拥有有效专利55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600余件。


  在专利转化方面,武汉理工有清晰的思路,即以院士团队专利转化为牵引,打造样板间。张联盟院士团队的“一种聚合物基轻质高强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转让给武汉网信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就轻质高强微孔泡沫塑料产业化项目开展合作;姜德生院士团队的“大容量弱光栅阵列加工设备及方法”等3件专利,以180万元许可给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铁领域的深度应用;严新平院士团队与南京某企业共建智慧港航联合研发中心,相关成果先后在湖北武汉长江航道局和广东珠海无人船海上测试场等单位得到应用,社会效益显著……


  过硬的院士团队,是该校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为知识产权的高效能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近年,武汉理工针对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成果进行深度挖掘,制定精准转化策略,构建以产学研特聘专家为骨干的创新成果转化力量,有力支持了武汉新能源汽车、航运产业、光电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打造专利转化样板间的同时注重青年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新老结合,成果显著。”该校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下称科技转化中心)主任胡剑介绍,科研人员是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者。为了培养科研新生力量,学校对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重点扶持,为他们建立学科交叉创新成果转化培育项目,并设立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着眼市场与科技前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引导科研人员开展学科交叉创新。目前,学校已围绕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绿色港航和岸电技术等产业链,共培育学科交叉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团队151个。


  同时,在湖北省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支持下,武汉理工围绕特色优势学科、行业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开展专利布局,培育并形成高价值专利89项。


  全链条服务


  助力高效率转化


  “从设立学科交叉科技成果培育项目到‘一对一’跟踪服务,再到开展成果商业化验证,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实现高效转化。”胡剑表示。自2017年武汉理工设立科技转化中心以来,逐步构建科学研究、专利管理、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与投融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2020年,该校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各学院(中心、所)指定兼职知识产权专员109人,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团队落实知识产权专员69人,学校知识产权运营队伍达到123人,形成了“点面结合、辐射全域”的知识产权运营网络。


  “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贴身服务专员,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让科技创新团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科技创新与成果中试孵化。”胡剑介绍,他们通过把创新成果纳入学校学科交叉创新成果转化培育类项目进行熟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科技成果开展商业化验证,形成全面、清晰、完整的转化路线图,并积极对接投融资机构,协助科技人员进行商务谈判,确定具体合作模式,最终采取资产评估、挂牌交易等方式,指导科技团队确定交易价格。


  搭建纽带


  凸显专利高价值


  “在科技转化中心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们将创新成果一步一步推向工业生产。同时,通过学校的商业化验证项目,我们进一步把握了研发技术的独创性和先进性,最终成功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2件发明专利,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广东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学校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称硅酸盐中心)研究员鲁建峰表示,正是由于学校搭建起的科技人员与高校、企业之间的纽带,团队的科研成果才能高效地向应用方推广。


  “得益于科技转化中心‘一站式’的贴身精细服务,我们成功将4件专利作价1000万元入股,项目团队又出资1000万元,成立山东汉博昱洲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团队又把6件专利的申请权,以1000万元转让给该公司,由团队与公司共同推动技术中试和产业化。”该校硅酸盐中心研发团队研究员刘志超介绍,通过“作价投资+现金转让”组合转化方式,既保证团队获得持续的科研经费用于后续研究,又保证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长远利益。团队研发的碳矿化材料技术,实现了水泥工业二氧化碳减排与工业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目前,团队已完成固碳纤维板、固碳石的中试工作,正在建设300万平方米的固碳纤维板、固碳石产业化项目。


  随着精细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近年来,该校逐步打造了以“校地战略合作—校地科技合作平台—校企研发平台—科技项目合作”为主的多层次、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成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等科教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116个,提升了知识产权的辐射力、渗透力。


  此外,该校在推介会上还发布了《武汉理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武汉理工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等“1纲要4制度文件”,加快建设高效益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我们要以专利转化运营模式创新为核心,抓好知识产权‘贯标’,坚持系统推进协同发力,不断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谱写知识产权工作新篇章。”杨宗凯表示。(刘弘一)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