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双:躬身耕耘 倾注心力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3/1 14:18:00

  

  ——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

 

  耕耘于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领域,源自十几年前的一个偶然机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知识产权的不解之缘。

 

  机缘巧合踏上征程

 

  20031115日,华东政法大学设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在20049月华东政法大学招收的第一批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即将入学之前,因师资短缺,黄武双在学校的安排下从法律学院民商法教研室调入知识产权学院工作。从此,黄武双便开始了十余年的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与教学生涯。

 

  踏入知识产权领域后,黄武双便一头扎进欧美知识产权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之中。令他感到无比兴奋的是,中国的多数知识产权纠纷都能够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找到类似案例,这使得黄武双开始用比较研究法剖析我国立法、司法问题的根源。

 

  与之前从事民商法研究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纠纷所呈现的事实、解决纠纷的宏观法律政策与微观法律技术都有诸多新颖之处。这种新奇提升了我研究与发表观点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在转入知识产权领域后,黄武双更加关注我国立法、司法和政策制定中的新问题,并以比较法进行逐个梳理,探索出了诸多新颖、独到的观点。

 

  知识产权领域不断出现新的难以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乃是我保持寻找契合我国法律框架解决方案热情的因素。历经十余年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研究,黄武双已养成跟踪国内外最新问题、翻译国外典型案例的习惯。对新问题的研究兴趣和习惯,就是坚定他始终热情耕耘于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动力。

 

  目前,黄武双主要研究的问题集中于商标法与竞争法领域。商标、商业秘密以及其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问题,涉及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更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践经验休戚相关。竞争法底座上的这些知识产权有关问题,特别需要在借鉴各国经验基础上寻找我国法律框架内的解决方案,其原因在于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经验、对市场竞争认识的相对欠缺。黄武双表示。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数量庞大的疑难复杂商标案件,是有志于商标法律问题研究人士的幸事,也是推动商标制度不断优化的必要条件。黄武双表示,我国诸多商标具体制度是在缺失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即便归纳了国内有限的经验,也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国外规则。以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规则,既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也可能不理解具体规则的应有含义。

 

  黄武双告诉记者,我国商标法第十条规定,同外国国旗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2013年成都便利店“WOWO”图形商标因涉嫌近似泰国国旗被撤销案便是一个很好例子。我国商标法的教科书都未在这个问题上展开介绍,学界通说主张凡是与同外国国旗相同或近似的标志都不得注册为商标,并给出了尊重国家尊严、避免外交事件等理由。然而,我在梳理国外案例后发现,与外国国旗相同或近似标志能否注册为商标仍应回归商标法的基本框架。如果在实际使用地几乎没有人能够辨识所涉标志为外国国旗,仍会允许其注册的。黄武双说,对法律政策和法律技术的理解,必须借助大量案件的审理与讨论才能逐渐获得清晰认识。而我们有幸正处于一个新类型案件急剧增长的阶段。

 

  孜孜不倦醉心教研

 

  专业是立足之本。育人,自己要先成为专家。这是黄武双秉承的教书育人之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严格要求自己,曾用两年时间,日夜翻译通读千余件国内外判(案)例。他通过案件分析、记录、梳理等深入学习,并远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知识产权研究所、荷兰内梅亨大学法学院以及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或学术访问,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实务前沿观点。

 

  目前,黄武双已经出版了《美国商标金钱偿还的计算:原理与判例》《商标共存:原理与判例》《知识产权法:案例与图表》《美国侵犯商标权赔偿额的计算:原理与判例》等著作,主编《知识产权法研究》12卷,已发表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等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业秘密保护之合理边界研究20多个知识产权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成才,这或许是每个老师最朴实的想法。黄武双坦言:我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多成才,但我不想让我的学生们在成才路上走得太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概率与其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除了专业能力之外,为人处事的方法,也有可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实中,他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他对每位学生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善事;常怀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做事情态度积极,并注重交流每项任务完成的过程;牢记团队合作理念,单打独斗会丧失成功机会。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黄武双除了重视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引导学生跟踪热点问题并勤于发表自己观点,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跟踪并讨论热点案例可以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撰写文章的兴趣。黄武双表示,法律思维的训练,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大量案例分析来践行,培养学生围绕请求权主线来梳理纷繁的事实乱象。原告应围绕自己的请求来梳理法律基础及其事实依据,被告应针对原告请求权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抗辩主张、法律依据、事实依据。在校期间接受过这种训练的学生,可以大大缩短走向法律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做知识产权法律工作,需要分析借鉴国外既有判决经验,因而外语运用能力乃是学生专业素养成长的助推器黄武双表示,他平时会给学生布置翻译外国判决书的任务,将其作为训练学生外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考察是否留用、重用毕业生的重要考量因素。黄武双告诉记者,他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一个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必备的素养。

 

  耕耘知识产权领域十余年,黄武双感悟颇多:法律的精华在于经验,而非逻辑演绎与推理。我希望学生多看案例,多进行实践。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经验的检讨。

 

  采访手记

 

  潜心治学,理论功底扎实;中西兼习,视野不断开拓;笔耕不辍,研究成果丰硕。作为一名教师和学者,黄武双用十余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守,在自己倾心的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我国的知识产权教学的发展以及整体知识产权研究水平的提高倾注心力,其间的情怀与精神弥足珍贵,令人钦佩。而他教书育人,为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所倾注的心力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深深触动了记者。(本报记者 王国浩)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