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坚持自主创新 用小笔谱写传统产业升级大文章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3/10 14:46:00

  “我们能不能制造圆珠笔头”曾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今,圆珠笔再次回归公众视野是因为我国在制笔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已在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讯、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为何却连一只小小的圆珠笔头都造不出来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常委徐晓兰的疑问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早在2010年,徐晓兰带着同样的疑惑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制笔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国产化问题”专题调研。当时,我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400多亿支笔,占全球市场80%的份额,为全球人均提供了6支笔。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虽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却长期处于制笔行业价值链低端,制笔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加工设备高度依赖进口。以圆珠笔为例,90%的笔尖球珠来自进口,80%的墨水也要从日韩等国进口,笔尖球座体的生产设备更是全部从瑞士、日本等国进口。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不具备生产笔尖球座体所需的易切削不锈钢线材的能力,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我国每年仍需进口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在全国政协的积极推动下,2011年科技部拨专款5000多万元对圆珠笔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进行攻关。历经5年的不懈努力,已有3项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是攻克笔头钢材生产技术,国内企业完全掌握了笔头钢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2016年1月至9月,已成功生产出120吨合格的笔头钢,开始在国内知名笔头加工和制笔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二是笔头生产设备取得突破,已成功研制出24工位笔头机,在国内投入应用的同时,还出口马来西亚;三是国产墨水逐步推广应用,中性、水性、中油圆珠笔墨水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水性、中油圆珠笔墨水已实现了批量替代进口,并开始出口。


  徐晓兰表示,这些成果将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以实现从“有”到“好”又一次飞跃,这既是制笔行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迈出的“一小步”,又是科技创新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迈出的“一大步”!破解“圆珠笔之问”的成功经验,再次验证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的重要论断。


  “我国要坚持自主创新路,改革发力供给侧,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作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的核心动力,做好内需市场这篇大文章。”徐晓兰表示。


  此外,在徐晓兰看来,我国企业还要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用“自家货”。徐晓兰表示,我国企业要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标准为目标,发挥社团组织、领军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积极作用,既要重视先进技术的自主创新,又要勇于啃基础材料和制造工艺领域的“硬骨头”,更要有敢于在实践中用“自家货”的硬骨气。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应通过全局统筹,分业施策,自主创新,供给改革等措施,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徐晓兰自信满满地说。(本报特派记者 冯飞)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