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篇】北马:创新开发模式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9/4/15 14:15:00

  4月14日,2019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即将鸣枪起跑。值得注意的是,为打造“国马系列赛”,此次北京半马成绩达到北京马拉松星级选手评定中半马标准的选手,可获得今年北京马拉松的直通资格。作为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认证、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AIMS)备案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北京马拉松已发展成为中国田径协会市场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体育赛事,2018年共有逾11万名跑者争夺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参赛名额,中签率创历史新低。


  不只是北京马拉松,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中国田径协会在2015年宣布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后,马拉松赛事数量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带来新一轮全民健身浪潮的同时,悄然成为一个新风口。中国田径协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包括800人以上路跑赛事、300人以上越野赛事)共计1581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39场,非认证赛事1242场,累计参赛人次达583万;全国31个省区市、285个地级市举办了不同形式的马拉松比赛,占地级市总数的85%。


  国民运动热情同样带动着马拉松赛事的商业价值节节攀升,在马拉松赛事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完善的马拉松经济产业链,包括赛事冠名赞助商、顶级合作伙伴、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赛事支持商等在内,多方面、多层次地形成了丰富的商业合作链条。以北京马拉松为例,据了解,从2010年至2018年北京马拉松的赞助商由6家持续增长至20家,包括华夏幸福、阿迪达斯、北京现代、六福珠宝、特仑苏等等,赞助商覆盖行业从传统运动产业拓展至地产、金融、新能源、餐饮、医疗等众多产业领域。


  回顾2018年北京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顶级马拉松赛事,来自各行业的大量品牌赞助频频亮相。对于这些赞助商而言,马拉松不单纯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个大型的消费场景。从马拉松赛事报名开始,参与赛事的人群聚合出一个巨大的营销场景,品牌商能够有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并通过媒体渠道形成二次传播,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和营销效果。《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年度总成本为178亿元,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则达到288亿元,年度产业总产值为746亿元,相较于2017年同比增长了7%。此外,马拉松赞助热度对促进各省、区、市、县的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顶级马拉松赛事历来都是抢手资源,举办城市更是各大品牌企业的角逐场,马拉松赛事吸引着更加丰富的资本流入城市经济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中国马拉松运动仍然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行业规则意识尚未健全;产品创新不足,赛事同质化现象明显等问题。1月3日,在中国马拉松大型分享会赛事专场上,针对行业秩序搭建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楠表示,未来,中国田径协会将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加强“放管结合”,并注重培育规则意识,期待以规则意识引导马拉松行业自觉。对于赛事产品创新问题,多项国内顶级马拉松赛事的主办方代表表示,将通过专业化竞赛组织、精细化赛事服务、多元化推广活动等对赛事进行全面升级,以铸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记者  侯伟  实习记者 李杨芳)


  (编辑:侯岭)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