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见到二十年前的自己,和他(她)进行一次对话,你会和他(她)聊点什么?逛完商场,通过手机让汽车自动驾驶到你的眼前;在一辆没有方向盘、没有司机的汽车里,乘客只需坐在舒服的沙发上,听听歌或者观看一场电影,随后就能达到目的地……这些电影里的奇幻镜头,如今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已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中。
9月15日,百度联合央视新闻举办“百度世界2020”线上直播大会。在这场以“万物智能”为主题的大会上,百度公司向业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养老、教育、医疗、旅游、播音主持等全场景应用的最新进展,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加速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
作为大会的首发环节,央视新闻主播宝晓峰与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在“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所在地北京首钢园区体验了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Apollo以成熟的无人驾驶与5G平行驾驶,实现了全新的技术跨越。
全无人驾驶是百度Apollo 历时7年的研发成果,其技术落地是Robotaxi实现商业闭环的必要条件,将加速中国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部署。全无人驾驶是Apollo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值得激动的时刻。Apollo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直播中,李震宇详细介绍了完全无人驾驶的三大要素:“前装量产车”“AI老司机”“5G云代驾”。这三大要素也是目前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最高标准和门槛。2019年下线的红旗EV Robotaxi已经跑在北京、长沙、广州、重庆、沧州多城,并开启部分区域完全无人驾驶测试。当日,长沙市正式向湖南阿波罗智行公司颁发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Apollo正式开启开放社会道路无人驾驶测试。相比于改装自动驾驶车辆,前装量产车极大的保证了车辆的一致性和安全稳定性。
Apollo首次亮相的“5G云代驾”是当天直播的一大亮点。“5G云代驾”是无人驾驶的重要配套服务,基于5G、智慧交通、V2X 等新基建设施,可为无人驾驶系统补位。比如在面对临时道路变更或交通管制等情况,接到求助请求后“5G云代驾”可以接管无人驾驶车,改为平行驾驶状态,帮助车辆解决问题。因为“AI老司机”已经能应对绝大多数路况,极端场景并不是经常出现,所以不同于普通安全员,云端驾驶员一个人可以为很多辆车服务。“5G云代驾”的云端驾驶员已成为AI时代的新职业。
人工智能“软硬”双升级
继金融数字人、虚拟主持人等“虚拟人”陆续发布后,2020百度世界大会上,具备认知能力、可机机对话的终端虚拟人首次亮相。“小康”、“小李”两位虚拟人依据央视主持人康辉、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20年前的形象、记忆和所拥有的知识打造,不仅形象、动作、声音逼近真人,还能流畅自如地与人聊天,甚至两个虚拟人可以相互对谈。
“虚拟人的背后,是视觉、语音、语言与知识等百度大脑多种AI技术的综合应用。”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不止是虚拟人,百度世界上展示的无人车、小度音箱、度晓晓以及公众经常用到的百度搜索、地图、输入法、百度翻译等产品,背后都是百度大脑在支撑。作为百度AI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的集大成,百度大脑核心技术持续保持领先,不断夯实“软硬一体AI大生产平台”,通过百度智能云,加速产业智能转型升级。
据了解,在核心技术方面,百度大脑6.0已经具备“知识增强的跨模态深度语义理解”能力。基于掌握的5500亿海量知识,以及“知识增强的持续学习语义理解”技术,百度大脑综合语音、语言、视觉等不同信息,实现跨模态语义理解,获得对世界的统一认知。有了这一能力,机器就能听懂语音,看懂图像视频,理解语言,进而理解真实世界。
另一方面,百度大脑“软硬一体AI大生产平台”也在持续升级。“软”的方面,“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全面升级API体系,让开发者可以更便捷地开发、更高效地部署模型;“硬”的方面,百度自研的AI芯片百度昆仑2预发布,相比2018年发布的中国首款云端通用AI处理器“百度昆仑1”,百度昆仑2的性能大幅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场景的AI计算需求。
百度大脑6.0—AI新型基础设施,已开放270多项领先的AI能力,凝聚230万开发者,企业发布的模型数量超过31万,是业内最全面、最领先、服务规模最大的 AI 开放平台,将更敏捷、更高效支撑AI工业大生产,助力产业智能化提速。
除了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百度飞桨和百度昆仑也使得我国在AI操作系统和AI芯片两大AI核心底层技术上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李彦宏表示,芯片、操作系统这样过去被“卡脖子”的技术,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它们的商业价值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体现出来,需要我们的科技人员有雄心、有耐心、耐得住寂寞,而且有信仰。我们也有长期的考虑和耐心,希望把中国的这些被“卡脖子”的技术能够一点一点突破,最后被市场广泛接受。(本报记者 姜旭)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