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猴”的“大世界”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0/22 14:10:00

  一支驼队在沙漠中似欲前行,领头者头戴翻皮帽,正望向远方……走进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人邱贻生家中,一件名为一路向前的作品首先映入眼帘,作品中几位主角正是具有京味儿特色的毛猴

 

  “‘毛猴,俗称药材猴儿’‘猴戏’‘知了猴,主要由蝉蜕、辛夷、木通和白芨四味中药材粘接而成。单个毛猴不过半寸大小,头部是蝉蜕的口鼻,四肢是蝉蜕的前后肢,身体是毛茸茸的辛夷。这些部位的粘合剂是白芨,木通常作为毛猴的斗笠。邱贻生介绍,在清朝道光年间,北京南庆仁堂中药铺的一名小伙计因为受到账房先生的欺负,用蝉蜕、辛夷等中药材制作了一位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来解气,不料这位账房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心情不悦,反而觉得是生财之道。自此,许多中药铺都开始出售这种以中药材为原材料制作的毛猴

 

  第一次见到毛猴时,这种利用蝉蜕和辛夷等中药材的自然肌理来反映人物形态的艺术形式对我触动很大。邱贻生自幼研习油画,因一次以画会友,偶然间了解到这种精巧可爱的毛猴,从此便痴迷上了这门传统技艺。2008年,邱贻生正式拜民间工艺大师曹仪简为师,成为曹仪简唯一的学生。随着手艺日益精湛,2010年,邱贻生成为毛猴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作为传承人,精通师傅传授的制作技艺是基础。但在保留作品老味儿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也是每一代传承人的责任。邱贻生说,通过多年的总结和感悟,他不仅在传统毛猴形象基础上增加了发型、服装等,还丰富了道具内容,同时拓宽了创作主题。如他的代表作《一路向前》,用古代丝绸之路中骆驼在沙漠中前行的景象,反映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主题,并于2016年获得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主题展金奖。

 

  “‘毛猴形象以诙谐的方式来记录和评说人生百态,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漫画。其主要依靠肢体语言来展现喜怒哀乐,一件优秀作品的完成需要平日里的勤奋练习。邱贻生表示,如蝉蜕的四肢既脆弱又细小,通过镊子将其准确粘合的同时还要保持合适的力度以保证材料的完整,若不勤于练习便无法掌握制作技巧的精妙。

 

  从颜丹鬓绿到白发酡颜,三十多年来,邱贻生几乎每天忙于毛猴的艺术创作,常常为打磨毛猴的神态和作品细节而通宵达旦。凭借这份热爱和执着,邱贻生共计创作作品百余件。

 

  虽然毛猴集结了很多老北京人的儿时记忆,可从事毛猴制作技艺的人却不多。期待能有年轻人接过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接力棒,用新一代人的思想去完善和发展毛猴邱贻生说。

 

  采访感言

 

  通过对邱贻生的近距离采访,记者感受到了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这项古老技艺诚挚的热爱。相信在邱贻生等的努力下,毛猴制作技艺的传承定会走出青黄不接的困局,绽放出新的精彩。(本报实习记者 姜同天 通讯员 孙琴琴)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