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特种电源,守卫“蓝色国土”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0/11/24 13:53:00

——访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发明人、温州大学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戴瑜兴

 

  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11月11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现场,温州大学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戴瑜兴团队的发明专利海岛特种电源供电系统(专利号:ZL201710419226.9)被授予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

 

  戴瑜兴介绍,截至目前,该团队以获奖专利为核心,研制出的兆瓦(MW)级海岛特种电源成套装备,已应用于我国多个海岛及海外保障基地,满足了海岛特种国防装备对高电能质量、高切换速度和高抗冲击性的技术要求,实现了海岛/岸基特种电源装备产业化。

 

  打牢基础 组好团队

 

  在我看来,创新成果的出炉,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平台提供支撑,重点学科建设也需要依托科研平台推进落地和强化,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智力支持。戴瑜兴自1978年至今已从事电气信息技术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湖南大学科研成就斐然的他,有感于多年来工作中所接触的温州人锐意进取的精神,2011年他毅然来到温州大学,彼时温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刚刚起步。

 

  为更好推进创新攻坚工作,戴瑜兴带头陆续创建了市级、省级以及全国性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尤其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温州大学建立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现了温州大学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单有硬核的科研平台还不够,还需有硬核的科研团队与之匹配。为高质量完成攻关任务,一支由戴瑜兴教授带领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应运而生。

 

  谋定科研方向,组建团队,创建平台,在戴瑜兴的带领下,多项先进的创新技术接连从工程实验室诞生,并获得专利授权。

 

  攻克难题 助推应用

 

  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和6500多个沿海岛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岛建设是海洋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需求和有力支撑,也是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与国防安全的保障。海岛大功率特种电源,是解决海岛国防装备与民用设施高可靠性供电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因此,我国亟待突破大功率特种电源的能量快速变化与切换、可靠性运行控制等重大技术难题。戴瑜兴介绍,针对这一课题,其研发团队从2011年开始就与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青岛创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近10年艰辛探索和反复试验,最终突破了海岛特种电源控制的技术瓶颈,解决了能量快速变化与切换、系统稳定控制和恶劣环境高可靠性不间断供电的三大技术难题。

 

  创新技术来之不易,知识产权保护含糊不得。我们于2017年6月提交专利申请,2018年4月获得授权。戴瑜兴介绍,除此以外,该团队以该获奖专利为核心,还在系统、方法、装置等几个方面做了专利布局,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达15件,构建起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创新成果在应用和转化中发光。戴瑜兴介绍,目前,依托该获奖专利为核心的专利群,其团队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出我国首套兆瓦级海岛特种电源成套装备、国内首套1MW一体化储能型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系统装备等,相关产品已在我国多个海岛及海外保障基地成功应用,累计为合作企业新增销售额5亿余元。

 

  此外,该团队研制的国内首套3MW双向低压岸电电源装备和西气东输中继泵站供电电源装备等相关产品,已应用于我国多个港口与船厂码头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解决了港口、船厂的供电制式转换、高能耗、高排放难题,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重大工程中的重要技术装备的国产化问题。

 

  这次获得中国专利奖,并代表温州大学上台领奖,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也再次激发了我们团队的研发热情。戴瑜兴表示,下一步,该研发团队将在获奖专利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海岛电源供电相关技术,创新升级,担当守卫蓝色国土的智能卫士。本报实习记者 王晶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