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利转移转化含金量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4/15 18:01:00

 

单晓光 制图:赵思懿 李翔越

 

  事实和研究都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知识产权发展相伴而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排名从1980年的第八名,到2017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至今,知识产权制度功不可没。从改革开放、创新型国家建设到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数量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14位,闯入了世界最具创新性的前15个经济体之列。《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前进到第12位。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对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也有了可观的进步。2020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97%,2021年前11个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超过32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动力突出的代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力推动国家科技和经济竞争力提升。这些数字直观地显示出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运用,要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认识到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要为生产力服务,只有和市场紧密结合,知识产权才能最终转化成生产力,评估知识产权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市场的认可度;其次,将科研工作者从各种评价中解放出来,使学术研究回归初心、回归本源;同时,加大培养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实务人才。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和根本目的是激励对创新的投入,推动创新的应用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应该让知识产权运用工作与各种不必要的考核和奖励政策脱钩解绑。


  从历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成为知识产权强国的公认的“硬核”标准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知识产权对国民经济贡献日益显著,保障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因此,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要以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转化运用为核心目标,要以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导向。(单晓光 作者系同济大学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