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打造软件纠纷审判高地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2/4/24 16:14:00

 

 

  近年来,世界信息化进程突飞猛进,软件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为工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是国内外科技企业的必争之地。


  北京软件产业起步早、起点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智力积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建设有“中关村软件园”“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园区,汇集了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2020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百亿元以上企业18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52家,亿元以上企业1466家,软件业务收入占比为96.5%。在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榜、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榜单中,北京入选企业数量均近四成。北京市“五子”联动战略中“国际科创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都与软件产业息息相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足区位优势,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坚持专业化审判道路,高质高效地审理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计算机软件案件,探索符合软件案件特点的审判方式,打造国内软件案件的审判高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北京市辖区内的一审计算机软件案件,该类案件二审由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计算机软件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类型,计算机软件一审民事案件主要包括权属案件、侵权类案件和软件合同案件三类。建院7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计算机软件案件4158件,审结3599件,收结案数量均快速增长,反应出辖区软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交易活跃。计算软件案件呈现出诉讼程序复杂、技术事实查明难、法律争点多、高标的额案件逐年增加的特点,约70%的案件无法通过一次邮寄完成送达,提出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管辖权异议、追加当事人、进行司法鉴定的案件占比高,案件流程管理难度较大。


  提升审判质效


  规范行业发展


  集中优势力量,坚持专业审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目前拥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1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7名,首都青年法学家2名,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人才5名。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基地”“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基地”和北京市委政法委“政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四大平台优势,建立专家法官工作室,以专家型法官带领专业化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梯队的攻坚作用,提高整体队伍协同工作能力。


  为进一步发挥专业化审判优势,集中力量办理好计算机软件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软件案件专审组,专门指派包括一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在内的四个审判团队集中审理计算机软件类案件。软件专审组根据计算机软件案件特点,总结提炼出了“推集约”“控节点”“分繁简”“促沟通”“强释明”的十五字工作法。软件专审组成立以来,法官团队人均年审结计算机软件案件数量均在150件以上,案件调撤率超过60%,计算机软件纠纷的平均审理周期由678天降至432天。


  裁判典型案件,规范行业发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办理计算机软件纠纷案件中,注意总结审判经验,细化裁判规则,通过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反馈,强化诉源治理,引领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一起应用网关系统软件侵权案件,是国内应用交付领域首例源代码盗用侵权案件,由于涉及“隐蔽性侵权”争议,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裁判中对是否需要进行源代码比对的认定规则进行了阐述,认为源代码的比对并非必须环节,权利人已经举证证明被诉侵权软件存在与权利软件相同的自主命名信息、设计缺陷、冗余设计等特有信息时,举证责任转移至被诉侵权人,应由其证明未实施侵权行为,被诉侵权人提交的相反证据不足以推翻侵权认定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某科技公司与某数字公司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中,明确了开发需求未确定时逾期履行的处理与责任认定,法院认为因委托方原因导致开发需求迟迟未能明确的情形下,开发方对开发周期有权相应顺延,不构成违约。在某科技公司与某信息公司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案件中,阐明了关于认定软件开发成果是否“交付”以及交付的成果是否合格的举证责任转移规则,认为首先应由开发方证明其已开发完成并履行了交付义务,之后举证责任转移到委托方,由委托方证明开发成果存在的问题或已明确提出修改要求,之后由开发方就已交付的开发成果符合合同要求进一步举证。较为明确的举证责任转移分配规则对于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合规履约,降低风险具有借鉴意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计算机软件纠纷类案件的裁判指引,对于抄袭剽窃的认定、软件侵权的比对方式和流程、举证责任分配、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履行常见抗辩等问题例举了详细的裁判规则,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较为明确的规则指引。将《计算机软件合同案件审理重点问题研究》确定为院级重点调研课题,集中调研软件合同案件审理情况,及时总结常见争议类型,明确裁判标准,加强纠纷源头治理。


  加大保护力度,坚持平等保护。针对软件侵权类案件中侵权行为隐蔽取证难,案件审理周期长、执行难问题,运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和财产保全措施,制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诉讼财产保全行为指引》,通过及时转移举证责任、发出律师调查令、文书提出令等破解诉讼程序障碍。在最终用户侵权类案件中,侵权产品难以获得,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破解审判难题。在涉及某3D开发平台软件侵权案件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制定周密工作预案,赴被告所在地,随机抽样其经营场所内的十余台计算机设备,采用截屏、拍照、制作笔录、提取相关日志等方式进行保全,历时五个小时,顺利固定案件证据,为准确高效审理案件打下坚实基础。在计算机软件案件审理中,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利。在法国达索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起诉的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规范证据保全程序、严守证据认定规则,在查明被告的侵权规模及涉案软件价值的基础上依法做出裁判,及时有效地维护了达索公司的合法权利,得到当事人的赞誉。


  创新审理机制


  提升审判能力


  借力外部资源,增强技术事实查明能力。技术事实查明难度大一直是困扰计算机软件纠纷的症结性问题。为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充分发挥首都人才集中优势,积极借助外部资源,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由14名院士组成的创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技术调查官制度,吸收具有计算机软件行业背景的资深技术专家担任专、兼职技术调查官,探索技术调查官全方位参与诉讼活动机制,从诉前到诉中,从保全、勘验到开庭,拓宽技术调查官参与计算机软件诉讼活动范围。技术调查官除参与日常庭审、勘验外,提供咨询外,还在40件计算机软件纠纷案件中,向合议庭出具了正式审查意见。在辖区基层法院审理的一起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中,我院指派技术调查官赴辖区基层法院参与案件审理,辅助查明该案涉及的无线访问控制子系统是否来自于开源软件,实现技术调查官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审判资源效用。完善专业化陪审员参审机制,建立专业专长陪审员库,为计算机软件纠纷案件选派专业专常陪审员,探索实施专业化陪审模式。通过院士专家委员会领衔,技术调查官、专业陪审员、专家辅助人协同,构建全方位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破解审判难题。


  完善内部机制,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一是完善机制衔接,发挥制度合力。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总结审判经验、对重大、敏感、复杂案件的把关作用,计算机软件重大案件及办案规范,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每年听取软件专审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指导计算机软件案件审理。同时,充分发挥院级法官专业委员会和庭级法官会议功能,定期组织典型案件研讨、上级法院发改案件动态评查及专项学习培训。在民法典生效后,针对民法典新条款对计算机软件合同纠纷案件审判的影响进行了专题培训。邀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资深法官进行业务培训。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评选、推荐典型计算机软件案例。


  二是主动应对疫情常态化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研判疫情影响,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责任的同时,针对计算机软件案件外地当事人多、勘验需求多等特点,全力推动“云立案”“云送达”和“云庭审”,设立两个设施先进的互联网法庭,实现远程勘验。目前计算机软件案件一审网上立案和线上开庭的比例均已经超过90%。绝大多数诉讼流程都可以通过云审判系统实现,确保疫情期间案件审判不打烊,司法服务质量不降低。


  三是稳步开展多元纠纷化解。建立诉调对接工作体系,与北京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等社会调解组织开展合作,逐步形成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主导、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诉调对接平台。


  延伸审判职能


  参与社会治理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同时,积极延伸司法职能,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北京市重点工作。


  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直接指导下,牵头设立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怀柔科学城法官工作站。该项措施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足审判工作、延伸司法职能,提升首都重点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创新发展水平,切实服务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四个中心”“两区”建设等首都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


  推进司法公开,打造阳光司法形象。扎实推进庭审直播和文书公开工作,充分发挥司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2021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上累计直播案件1.47万余场。创建常态化的庭审观摩机制,定期组织和邀请人大代表、青年律师、法学院校师生等人员观摩庭审,零距离感受法治思维、培养法治精神。通过举办“律师及开放日”活动,听取司法需求,打造“京知讲堂”“以案释法讲师团”等巡回讲堂优质品牌,传递法律知识、宣扬法治理念。


  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组织的沟通衔接。选派资深法官参加国家版权局举行的专业研讨和授课活动,对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建议,多次前往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巡回审判并与百度、京东、字节跳动、小米等辖区科技企业进行深入座谈,了解辖区企业司法需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一如既往,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坚持专业化审判道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打造国内计算机软件纠纷审判高地,护航科技创新发展!(本版文字、图片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供稿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