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癸卯年将至,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游园会”在大江南北拉开序幕。好看的商标品牌引人注目、好听的版权作品声声入耳、好吃的“地标年货”刺激味蕾、好玩的非遗技艺秀出花样……游园会上,人们不经意间就和知识产权元素撞了个满怀。本期“新春走基层”栏目,记者们带您赏国潮、听金曲、买年货、逛灯会,一同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好看,解锁国潮风尚
“今年的1月14日,是我国北方小年。届时我们将向消费者献上一款名为‘卯足’的兔年新品。”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下称内联升)总经理程旭告诉记者,为迎接今年春节,中华老字号“内联升”旗下的潮牌“大内联升”从去年就开始策划这款产品。
在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内联升门店里,程旭向记者展示了即将发售的“卯足”鞋图样:一只身披斗篷的兔儿爷,意气风发地骑着金光粼粼的麒麟兽从天而降。“这一产品是我原创设计的,由于‘大内联升’的文化积淀在北京,所以我们选取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兔子形象--兔儿爷。”内联升设计师聂霄向记者介绍,“卯足”鞋的绘画手法采用的是时下颇为流行的国风手绘风格,“国潮”气息满满,这也是“大内联升”立足潮牌品牌定位进行的创新之处。
“‘卯足’鞋的‘卯’除了对应生肖兔,还有一个特别的含义,我们想通过‘卯足’的字面含义延伸到‘铆足精神往前看’的寓意。”程旭表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大内联升”一直以来向消费者传递的品牌态度。
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内联升关注的焦点。“结合以往经验,像‘卯足’鞋这样限量供应的应季产品,其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快速有效。”程旭介绍,在著作权和版权等方面,“大内联升”选择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锁定”相关知识产权的在先权利。此外,在商标布局上,2018年,内联升提交了“大内联升”商标注册申请,次年被核准注册在第25类服装鞋帽商品上。
今年元旦推出的“无量兔”“光明兔”童鞋,是“大内联升”及时“锁定”知识产权在先权利的产品代表。“区别于我国传统的生肖鞋,这两款产品的创新在于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兔子形象,这种亦国画水墨写意又亦现代简洁风格的创新设计,能让不同消费者产生多种解读。”聂霄介绍,这两款鞋从创新设计到产品落地耗时半年,在产品设计上创新突破了许多内联升传统制鞋工艺。
将传统文化“内核”通过现代艺术表达,是“大内联升”品牌创新的主线之一。“今年兔年,‘大内联升’将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潮品’。”程旭如是说。 (姜同天)
好吃,守护地道乡味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小寒”刚过,北京各大超市纷纷推出“年货一条街”“年货大集”等活动,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好物,其中不乏有赣南脐橙、蒲江耙耙柑等地理标志产品的身影,吸引广大市民驻足选购。
线下采购年味十足,线上销售也热火朝天。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各大电商平台拉开年货节的序幕,将天南地北的“地标好物”送往千家万户。“我刚在网上下单了两箱烟台苹果,准备过年给父母送一箱,给爷爷奶奶送一箱。”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厉女士告诉记者,线上买年货选择范围更广,品质也有保障,还能追溯到每一件产品的产地来源,真是便捷又舒心。
变化的是消费方式,不变的是年货中蕴藏的浓浓思乡情。滋养于一方水土的地理标志产品可谓是年货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地理标志是区域文化和形象的代表符号和传承载体,具有极强的亲农性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徐升权表示,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强化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的特定产地和特定品质标示与保证作用,赋予农产品品牌价值内涵,有力推动地理标志富民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安丰卜页是馈赠亲友的热门“地标年货”之一。“安丰卜页是西安丰镇传统特色豆制品,制作手法独特,外观细薄如纸、柔韧似绢,凭借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口感在淮扬菜系中占有重要一席,成为当地人年夜饭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食材。”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局积极指导西安丰镇豆制品行业协会打造“安丰卜页”地理标志品牌,鼓励抱团经营,以品牌控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安丰卜页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常年种植优质淮黄豆近4000亩,年产量700多吨;现有豆制品家庭作坊超30户。
瓜果蔬菜新鲜营养、地方好茶香气扑鼻、道地药材延年益寿、手工艺品精美大方……年货种类繁多,一不小心就挑花了眼,如何保障消费者挑选出正宗的“地标好物”?“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官方标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红标’。‘红标’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只有符合相关标准、管理规范或者使用管理规则组织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方能申请使用,因此消费者可以依据‘红标’来选购地理标志年货。”徐升权建议。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无论是家乡寄来的,还是寄往家乡的“地标好物”,一来一往之间传递的是“冒着热气”的家乡味,守护的是不断升腾的烟火气。(薛佩雯)
好听,跃动摇滚音符
1月8日,接近晚9点,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板桥南巷的人民美术文化园院内,音乐演出场地“乐空间”人头攒动,受疫情影响寂静很久的音乐现场再一次热闹起来。晚场演出有4支摇滚乐队,其中包括登上综艺节目《草莓星球来的人》收获大量粉丝的“白纸扇”乐队,另外还有3支人气急升的新生乐队。
距离演出场所还有几十米的地方,人们已经能够听到场地内轰鸣的吉他声和如雷的鼓声。入口外,观众排成一队静静等待着检票。近年来,小场地音乐现场演出愈发重视低碳环保,纸质票已逐渐淡出,观众们亮出手机里的购票凭证二维码,由场地检票人员在观众手背盖上无色荧光印,即可整晚在演出场所自由进出。
近两年多来,受全球疫情影响,独立音乐人的现场演出机会锐减,相对而言,来自录制音乐产业的收入占据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22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为259亿美元,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收入增长18.5%。中国音乐市场也有上扬表现,在全球前五大音乐市场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六大音乐市场。
版权收入是独立音乐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下称音集协)在日前发布的2023新年公开信中披露,2022年,音集协体恤会员困难,及时向会员分配著作权使用费,热心为会员提供新歌推广、版权培训、业界联络等服务。目前,音集协会员总数达到543家,授权管理音乐类视听作品超过35万首。此外,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也于近日完成了2022年第四期音乐著作权许可使用费分配,该期扣除增值税后分配金额达到7927.5万元,全年四期扣除增值税后分配总金额达到了4.03亿元。版权收入为许多音乐人们提供了“托底”保障。
迈入新年,可以容纳400余名观众的“乐空间”8日的演出观众爆满,热烈人气许久未见。开场的两支年轻乐队不负众望,用热烈的摇滚音乐成功点燃现场气氛,第三个上场的“白纸扇”乐队更是用一首畅销金曲《带她去万达广场》把观众区变成了火热的舞池。正如“乐空间”主理人尹路所说,他对2023年充满希望,相信北京的音乐演出市场将恢复以往的火爆程度。在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助力下,期待2023年的春风会让我国音乐产业迎来回暖,让美妙的音符在人们的心中持续跃动。(刘阳子)
好玩,共赏璀璨花灯
冬日夜晚,走出上海市豫园地铁站,顺着人潮拐几个弯,便看到上万盏灯笼灿若繁星。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2月15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元宵节(豫园灯会)”从古老文化中汲取精华、在现代设计里寻求突破,向游客展示了一幅名为“山海奇豫记”的绚丽画卷。
今年的豫园灯会汲取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并与上海博物馆展开合作,从琴高乘鲤图轴等文物中提取艺术元素,融合当地非遗内容,打造出一片绮梦幻境。
走过“四时神佑”光影通道,再依次穿越“五喜乐队”“玉兔东升 鲲鹏万里”“银杏树下 繁星遂愿”灯组,最后踏上九曲桥,便来到了此次豫园灯会最为重磅的项目--“山海有灵”。薲草、祝余等神花仙草“肆意生长”,庄严的应龙、优雅的白鹿等山海奇兽在水面尽情“嬉戏”,天光、湖光、灯光与亭台水榭融为一体。游客若还不尽兴,只需扫描路旁二维码,便可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观赏巨鲲遨游夜空、玉兔跃然檐角。“虽然排了近1个小时队,但踏上九曲桥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值了!”“赏灯,你永远可以相信豫园。”走下九曲桥,人群中赞叹声仍不绝于耳。
“咚咚!咚咚!”灯会NPC(非玩家角色)“货郎”晃动着拨浪鼓,他身后的货架上,一顶顶“虎嗷喵吉兔虎头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们陈列还没做完,货就已经卖完了。”吉兔虎头帽设计方--上海灰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豫园灯会的影响力超乎想象,产品上架短短10天,便已卖出1万余顶。
“我们从古老的非遗--虎头帽中得到灵感,打造出‘老物新造’吉兔虎头帽。整体造型取自古代凤翅盔,正面兔头在上、虎头在下的‘兔骑虎’的设计,有辞虎迎兔、辞旧迎新之意。我们希望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让老物件焕发新光彩。”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对“虎嗷喵”进行了商标布局,并为吉兔虎头帽进行了著作权登记。
虎嗷喵吉兔虎头帽、豫兔手提灯笼、兔儿爷系列铜摆件……梦幻般的豫园灯会,为文创产品搭建了展示舞台,而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则让灯会更加流光溢彩。知识产权在其中穿针引线,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活力,也让百年豫园“出圈出彩”。(赵俊翔)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