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香飘四溢的天水麻辣烫里有哪些甘肃地标“土特产”?一文来揭秘!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4/3/28 9:06:00

  上午10点刚一开门,甘肃天水的麻辣烫店里已经挤满了迫不及待的“吃货”。

 

  用花椒、香叶、八角、葱段等熬油,熬出一股劲爽的麻香,往辣椒面、核桃碎、白芝麻上一浇,一盆香飘四溢的油泼辣子就准备好了,再把烫熟的新鲜蔬菜浸在“灵魂汁子”里,瞬间就能抚慰味蕾。

 

  一碗热乎乎的麻辣烫囫囵下肚,老道的食客一语道破“天水麻辣烫”的精髓:前调是含蓄惊艳的辣椒香味,再品能感受到蔬菜的品质,末了还有馥郁的麻香久久回荡在嘴里,而这些正是甘肃“土特产”成就的独特“甘味”。

 

  “双椒”溢出满口香

 

  “辣椒面250克的14元一袋,500克的27元一袋,要多少我们包装好送过来!”天水市甘谷县丰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尉海龙的电话响个不停,“全是订货的,我们的甘谷辣椒火了!”

 

  看着红艳艳,吃起来却香而不辣的天水麻辣烫,其中的“辣”元素源于当地有着400多年种植历史的甘谷辣椒。

 

  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就了甘谷辣椒肉厚油多、色泽光亮、芳香物质沉淀丰富的特性。甘谷辣椒于2011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于2014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辣椒产业也进一步被确定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

 

  在不断加强甘谷辣椒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管理,推进适地适苗、连片种植、规模生产,持续纵深布局产业链条等举措推动下,如今,甘谷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年产值可达3.5亿元,发展出面、丝、丁、油泼辣面等七大系列60多种产品,孵化出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100余家加工企业。当地还通过电商平台大力宣传推介甘谷辣椒产品,电商交易额累计超40亿元。在兰州、西安、郑州、成都、重庆等省内外20多个城市,也能看到甘谷辣椒的直销直供和信息窗口。

 

  甘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宋红军介绍,甘谷将把去年2月获批成立甘肃甘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作为新的更大机遇,持续加强甘谷辣椒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推动其走到省外、走向全国。

 

  再看另一头,“这就是有名的秦安花椒,天水麻辣烫的黄金搭档,麻香十足,让你吃了忘不了。”天水“律动三阳川”电商直播间的后台频频收到缺货提醒,“大家稍等,我们马上补库存!”

 

  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天水花椒产区海拔高度在900米到1900米之间,产出的花椒颗粒饱满、含油率高、麻味醇香,是天水麻辣烫的又一个美味密码。

 

  如今,天水市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54.96万亩,是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支柱型林果产业。秦安县更是享有“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的美誉。2009年,秦安花椒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秦安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9900多吨,产值达10亿余元,“秦安花椒”区域品牌价值达到75.91亿元。花椒种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兴业主导产业。

 

  “秦安县将继续立足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塞和陇东南重要物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不断培育花椒专业市场和营销站点,将产品销往四川、重庆、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并推广至俄罗斯、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国家,持续做大做强花椒产业。”秦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菜篮子”稳坐“碗中宾”

 

  薄、滑、劲、透的定西宽粉,是甘肃人餐桌上最爱的主食之一,也是天水麻辣烫不可或缺的“碗中宾”。

 

  甘肃定西,风多、土厚,十年九旱,却长出了淀粉含量极高、薯香浓郁的洋芋。作为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023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869万亩,总产量达到1550万吨,总产值约345亿元。定西市的马铃薯种植规模和产量更是位列全国地级市前三位。

 

  多年来,定西市坚持推动马铃薯产业走“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道路,向深加工产品寻求发展大空间,形成了定西宽粉、定西精淀粉等优质产品产业链。其中,“定西宽粉”于2023年4月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后,“定西宽粉”和定西宽粉行业协会商标品牌指导站被列为首批参加全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区域品牌和指导站,为当地马铃薯产业高效益发展加足了马力。

 

  定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小宝介绍:“在商标品牌指导站的服务指导下,由‘定西宽粉’龙头企业一对多帮扶合作社、小作坊提升生产质效、拓展销售渠道、探索品牌建设的工作模式正在稳步实施。目前,定西市已建成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32家,年产各类宽粉8.6万吨,年销售额可达14.4亿元。”

 

  晶莹剔透的宽粉下锅,还得搭配上新鲜可口的绿色蔬菜。恰巧,这又是甘肃的“强项”之一。

 

  甘肃的高原特色菜篮子是全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支撑。2023年,甘肃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85万亩,产量达到295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990亿元。其中,兰州市榆中县的高原夏菜“家族”里有大白菜、西蓝花、紫甘蓝、娃娃菜等众多成员,不仅能够弥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蔬菜的供应缺口,还出口至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榆中高原夏菜产业在严控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种,已逐步形成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等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榆中菜花、榆中莲花菜等已获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杨海兴介绍,接下来,榆中高原夏菜产业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培育壮大更多“甘味”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诸多甘肃地理标志“土特产”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碗碗香飘四溢的天水麻辣烫,也让全国游客看到了“甘味”特色农产品这一“绿色引擎”,正积攒能量,蓄力支持甘肃经济新的腾飞。(本报记者 李杨芳 通讯员 江平)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