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行得远 自主品牌美名扬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4/4/17 15:36:00

  在不久前举办的新加坡国际航空展览会上,中国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和支线飞机 ARJ21首次亮相,引发广泛关注;中国设计制造的雅万高铁正式开通、与塞尔维亚签订高铁欧洲出口第一单,中国高铁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广受欢迎;北斗卫星不停运转,随时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精准可靠……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中国制造”凭借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稳定的性能,赢得全球用户的青睐。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稳步提升,这背后是制造业创新实力的跃迁,是专利支撑、聚势突破的蝶变。


  盾构机是开挖隧道的利器。连日来,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郑州总装车间里,工人们埋头赶工,生产近百米长、数百吨重的盾构机。如今,全球每10台盾构机中有7台来自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盾构机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企业第一,在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企业中居首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矢志创新,在通信制造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去年新一代旗舰手机 Mate 60 Pro上市后一度一机难求,问界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口碑双丰收。


  近年来,“中国制造”品牌整体“含金量”在不断提升。以汽车产业为例,2023年我国汽车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0.78万件,同比增长14.02%,彰显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艘艘装载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巨轮起锚远航,驶向世界各地,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既“出圈”又“出海”,“中国制造”让人欣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我们需要加强专利导航、商标保护等工作,护航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和品牌建设,让企业聚焦核心主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风险防御能力,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提供坚实保障。”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说。


  创新是“中国制造”发展的“牛鼻子”,制造业企业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了一系列文件,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鼓励支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为企业提供专利技术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等服务支撑;《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鼓励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引进专业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未来,在创新的引领与知识产权的加持下,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将做大做强,“中国质量”更有保证,“中国制造”叫得更响。(本报记者 李倩)



  (编辑:梁艳超)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