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运用体系发展硕果累累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2/12/7 13:42:00

2012年,江苏镇江,一项促进专利转化的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着,那就是建立市场化的专利流转平台。“企业困惑的是怎样盘活手中的大量专利,我们依托江苏大学设立专利培育与运营中心,将专利进行推介,成功后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如果在推介期间由运营中心支付专利维持费用的,则运营中心可以收取更高比例的专利许可或转让费用。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陆介平对镇江这个市场化的交易平台充满信心,“这样一来,就能把一些还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更好地运用起来。

从“专利究竟是什么?到“专利有什么用?当我们需要给公众解答的专利问题发生变化之时,也意味着我国专利事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着。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年年上升,对于专利运用和价值的思考也逐步深化。社会各界从政策、市场到金融、资金等角度为促进专利的运用、评估专利的价值、盘活专利的能量而全方位地谋划着,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产业化:专利的运用目标

10年来,在我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专利被寄予更多期望,专利的产业化价值也有了更多体现。近年来,国家从宏观角度,对专利产业化予以政策支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各地均结合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专利转化资助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在2010年,为激励北京市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专利价值流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同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北京市专利权人给予资助,以此促进北京市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在当年举行的北京市首届专利商用化资助金颁发大会上,10个符合资助条件的申报项目9家单位共获得金额为462.3万元的商用化资助金。

在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激励下,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也有了更多认识。大唐电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最初我们申请专利是为了保护,并不是为了运用。从2008年开始,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要把专利申请的目的由保护上升到运用。目前,我们在知识产权的有形回报以及无形回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事实上,产业化的成功,是大唐电信坚持探索的结果。其TD通信技术从国际标准到产业市场化的发展过程,是中国企业首次在高科技领域进行系统性创新的探索实践。

位于湖南的机械行业企业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其主营产品中,大量的运用了专利。如液压静力压桩机,运用了8件专利,技术水平在国际领先;多功能旋挖钻机的机电液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13件专利;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拥有12件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专利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正因为各个层面、各个主体的努力,我国专利产业化比例呈现增长之势,特别是企业专利实施率一直处于较高比例。根据《2011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授权专利中,66.2%的专利得以实施,其中企业为81.0%。从产业化率来看,2010年我国国内授权专利的总体产业化率为35.7%,其中企业为51.1%。

  商用化:专利的价值核心

如果说专利产业化是一个相对隐性的运用,实现产业化的途径也稍显复杂,那么,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的专利交易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商用化运用,则更为直观地体现出专利的价值。

为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办法。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与商业银行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签署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交通银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并先后在全国近20个地区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逐步形成热潮。在国家宏观政策激励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省、区、市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措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蓬勃开展。

在拓展专利商用化过程中,近两年来,专利保险这一新生事物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在一些地方设立专利保险试点,镇江就是其中之一。“专利保险是专利运用的重要方面,是专利权在实施过程中获得更大范围运用、更多保护支持的商业模式,通过专利保险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中有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选择,对中小企业的辅助支持作用明显。陆介平介绍到,目前,镇江市已经建立由市知识产权局和人保财险镇江市公司组成的专利保险试点工作组,开展专利保险试点的调研、险种、流程设计、服务体系建设等研究,推进镇江市专利保险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

为进一步拓展我国专利运用体系,我国还尝试在更多领域推动专利商业化。如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证体系,启动认证试点工作;搭建银行投行、私募创投和社会资金与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对接平台;推动专利许可权证券化以及专利保险试点等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强相关领域业务和人才的培养,推动专利运用体系逐步完善,再上新台阶。(记者向利)

 

 

(编辑:刘珊)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