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斌:发展大产业 促进大跨越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 2013/3/14 9:09:0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如何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长宋希斌。

 

  记者:为何将加快产业发展放在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位置?

 

  宋希斌:抓产业、上项目是哈尔滨实现跨越赶超、缩小差距的必然选择。加快产业发展不仅拉动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哈尔滨市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优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夯实筑牢经济社会发展根基;抓产业、上项目是惠民生、增实力的重大举措。发展产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提供税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

 

  记者:哈尔滨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产业方面,具备哪些优势和条件?

 

  宋希斌:哈尔滨发展产业项目具有以下六方面基础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国土面积5.31万平方公里,是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哈尔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水稻、大豆、玉米主产区,粮食产能今年将达到300亿斤,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肉、蛋、奶产量也位列前茅。哈尔滨市矿产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63种,其中25种可供工业利用,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等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为发展资源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创造了条件。电力平均价格只有南方省份的一半。二是产业基础较好。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拥有“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一批知名重点企业,以及一支数量众多、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全市已经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4大主导产业,民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生物、电子信息、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科技实力较强。全市拥有49所高校、400多个科研机构、125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超过3000件,科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9位。拥有科技人员45万多名、两院院士37名,哈工大就有院士29名,仅少于清华大学。在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发电机组等领域的技术,全国乃至世界领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四是区位条件优越,哈尔滨是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日、韩、俄罗斯等国都处在哈尔滨“2小时交通圈”内。五是开放氛围浓厚,为城市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六是生态环境优良。哈尔滨是广袤秀美的冰城夏都,是全球50个避暑旅游名城之一。“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秀美壮观,全市拥有45A级旅游景区和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载体。

 

  记者:哈尔滨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的发展战略,新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

 

  宋希斌:新一届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新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七项措施: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我们专门组织编制了全市产业布局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园区定位和区县(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项目异地流转政策,构建了“4+6+1”的产业新体系,即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4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民用航空、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统筹推进的产业建设新格局。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大学大所众多,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不够。为此,市政府列支7000万元,专门支持科技成果在哈尔滨转化。目前,已投入3000万元,联手哈工大等大学大所,创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集聚了哈工大、浙大、中科院等科研机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600个,实现落地转化110个。三是抓好园区建设。哈尔滨去年投入3800万元完成园区规划环评,并设立了3亿元引导性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哈尔滨的园区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4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吸引大企业、大投资、大项目的主阵地,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四是扩大招商引资。去年,全年新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28个,其中产业项目达104个,69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到位资金167.5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8.9亿美元、内资808亿元,分别增长18%20%。同时,我们又成立了68个部门招商分局,调动全市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完善金融体系。哈尔滨在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同时,探索建立以PEVC为重点的第二金融系统,增强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去年,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900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新组建的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提供担保资金达105.5亿元。六是积极培育和引进产业人才。哈尔滨把人才发展资金扩大到1亿元,上不封顶,只要是企业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只要是为哈尔滨产业建设作出贡献,政府都给予大力支持。七是创优发展环境。哈尔滨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进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市共查办案件225起、问责公职人员399人。

 

记者:哈尔滨市怎样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宋希斌:哈尔滨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目标,加快构建“4+6+1”现代产业大格局。力争“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4大优势产业五年翻番,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继食品之后另一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级产业;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年翻番,打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3个增加值超百亿元产业。今年,我们将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盘活存量调结构、做大增量促发展上。一是坚决打赢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实施省市重点产业项目240个,完成投资600亿元;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以上。重点抓好百威英博等重大技改项目100个、中小型燃汽轮机等新兴产业项目100个,确保空客复合材料中心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围绕完善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松花江避暑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标志性大项目建设,继续办好“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加快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城、双城雨润等商贸物流大项目建设,确保群力远大购物广场、新汇国际购物中心建成使用。二是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政府搭台、院所创新、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创新体系,继续抓好哈工大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应用技术类成果转化率保持在80%以上。强力推进高压无功发生器等3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第三代核电技术等80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三是努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集聚功能。政府投入引导性资金达5亿元,支持重点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新开发面积都要超过5平方公里,26个重点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55%以上。真正把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成牵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四是全力开展产业大招商。紧盯世界和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以及中央企业、品牌企业,全方位开展板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集中引进一批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引进100亿元产业项目5个以上、50亿元11个以上、10亿元72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0%,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记者 倪伟龄)

 

 

(编辑:肖悦 实习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