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希军:鼓励自主医药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文章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13/3/16 10:13:00

 

日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医药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药物制造大国。药品供应基本得到保障,满足了百姓基本用药需求。但目前我国还仅仅是一个制药大国,民族医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离制药强国尚有较大差距。

 

闫希军表示,目前我国药品出口主要依赖于原料药出口,制剂出口还以仿制药为主,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不够,品牌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盈利空间极小。我国自主医药品牌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国内药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生产符合国际市场的药品,不仅需要进行技术突破,也需要巨额投资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提升改造。

 

二是创新药物研发要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投入大,风险高。完成国内新药审批后,开拓国外主流医药市场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采用的专利补偿期限制度,如果在专利保护上没有特殊政策,很容易被仿制,甚至无法收回初始投资。

 

三是目前国内药品定价和招标制度不利于提高自主医药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低价策略导致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的医药产品,很难在药品招标中获得优势。随着成本上升,制药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再发展的能力受到限制。

 

多年来,中医药国际化之路并不顺畅,迄今还没有中药以治疗性药品通过美国FDA批准。为鼓励自主医药品牌走向世界,闫希军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对明确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医药企业进行政策扶植。在研发、技改项目资金、企业融资、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国内药品质量标准逐步与国外接轨,推动产业升级,为更多医药品牌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2、提供法律保护。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创新药物审批周期,延长创新药物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上市时间。对正处于国际市场开拓期的自主创新药物,实施专利补偿期限制度。对于成功走入国际市场的现代中药品种,延长中药保护品种期限。

 

3、建立价值保护体系。维护国际化自主医药品牌的市场地位,国内药品招标和定价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增加企业国际化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现代中药,在药品采购招标过程中允许按原研药单独定价。(郭城)

 

(编辑:肖悦)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