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立足课堂 创新育人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3/4/17 11:18:00

 

在北京一零一中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进行讲解。因为没有画图工具,这个椭圆画得有些走形。大多数同学的思绪并没有被这个小插曲吸引,只有尹冲同学对着这个走形的椭圆思考起来:“干脆我给老师设计一个椭圆仪用来在黑板上画图吧。”于是尹冲利用自己在电子设计方面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通过电脑设计制图,经过激光雕刻机切割后组装,制作了一个木质结构的椭圆仪,在主体支架上嵌入两个带定滑轮装置的转臂,转臂可以通过一把卡尺来确定绘图半径,在连接两个定滑轮的长绳上装有一根粉笔,用来完成椭圆图形的绘图。“这个设计还有改进的空间,可以在更便携、更精确方面完善,我希望有一天我的这项发明能提交专利申请并获权。”尹冲自信地说道。

 

在尹冲的通用技术课导师马丽娟看来,虽然尹冲的这项发明不如那些在创新大赛上获奖的作品那样风光,但却是一个学生热衷创新、立足生活、善于观察、勇于尝试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一所中学,我们开展创新教育工作,培育下一代的创造力,并不是要去培养多少个大发明家、大科学家,更有意义的工作是给每个就读的孩子都提供均等的接受创新教育的机会,给最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普及一种勤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马丽娟说。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人才素质。”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郭涵表示,近年来,北京一零一中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经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一零一中在科技教育、创新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校园内不仅有远程数字天文台,还筹划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物理数字化实验室及生态科技馆等。

 

此外,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一零一中还在课程方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平台。一方面积极探索必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更加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让他们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一零一中还形成了开放的、个性化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四大类别、8个系列、近100门选修课程为学生能力发展和个性发展搭建起多元化的创新平台。

 

实际上,正是这种立足基础、广泛普及创新意识的教育为北京一零一中的学生勇攀创新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被誉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最高荣誉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方面,截至20134月,在50余名获奖青少年中,北京一零一中已有9人先后获奖,是北京市获得该奖最多的学校之一;2012年,一零一中的初二学生李桐还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40届日内瓦发明展,李桐的“便携式采样器的研制与应用”获得了展会银奖。此外,在享誉全球的英特尔国际工程与科学大奖赛,以及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DI创新思维大赛等活动中,均活跃着北京一零一中师生的身影。伴随着学生们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项,北京一零一中也获得了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首批金鹏科技团、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等诸多荣誉。

 

郭涵常说,“钱学森之问”言犹在耳,基础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今天基础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必将成为‘中国梦’的种子,在未来开花结果。”(记者  崔静思)

 

 

 

(编辑:刘珊)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