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界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4/3/12 9:04:00

【报告摘要】

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改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服务。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亿人次。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曹新明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的转型、发展与繁荣,与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肯定了2013年我国外贸及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是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的结果。事实上,我国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不但知识产权事业自身的发展步伐加快,而且对经济科技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项目及重大工程中,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针,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等工作,是知识产权着力的结果,也是知识产权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空间,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强化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国际贸易历来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试金石。我国出口品已经从日常消费品逐步发展到高技术装备,一方面是我国知识产权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标志着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全面接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的技术与产品更加自信。自主创新及知识产权,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深度拓展和持续推进,为知识产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知识产权制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改革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摘要】

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

许春明

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了我国“升级版”经济发展模式,即发展驱动力升级、经济结构升级、质量效益升级。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制造能力优势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遭淘汰。我国以制造为重点的初级工业化已完成了资本积累、技术学习、市场历练的历史使命。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和基础。知识产权不仅能有效激励创新、增加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还能有效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需要知识产权的升级,即从重视知识产权数量积累向重视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升级,从简单的知识产权数量增加向实质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增效升级,从知识产权工作的政府外部推动向知识产权工作企业内部驱动升级,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优化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报告摘要】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 李顺德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工作回顾部分总结了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应该说,这些成绩是鼓舞人心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我国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密不可分。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制度。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也是一种重要的财富和财产、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资源。如同技术创新需要不断增加和切实保障研发投入一样,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也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和切实保障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对知识产权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应仅仅看成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而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缺的、有价值的智力投资。知识产权运用是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唯一有效途径,也是利用知识产权作为智力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报告摘要】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过去的成绩是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依靠半个多世纪积累的劳动力红利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今,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原有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单纯扩大经济规模的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或者不科学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了下一步解决前述问题的方向和路径。然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关注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问题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推动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资源消耗第一大国,但我们的产出却远不如美国。这种状况说明,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没有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是造成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曾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但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之后则更是如此。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技发展不得不贯彻的发展方针。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我国去年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2%,但这显然还不够。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还必须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率。这就引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营造鼓励创新的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是我国科技发展宏观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政策层面上,应当进一步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护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立法将相关政策制度化、透明化。这其中,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便是法制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才能鼓励人才从事发明创造。从这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直接相关,是实施该战略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

【报告摘要】

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专家解读】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陶鑫良

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关键之一,在于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而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一,又在于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们应当建构知识产权对外竞争力,以知识产权涉外战略导向,促进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换代以步步登高;就是应当着力将“中国制造”逐步融合进“中国创造”,着手努力从贴牌加工(OEM)到委托设计(ODM)再到自创品牌(OBM)。无论是发展服务贸易,还是推进服务外包,我国企业或者企业群都要注重打造自主品牌和编织国际营销网络。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其实就是知识产权经济时代。如今中国企业走向国外,走向世界,既躲不开知识产权,也离不开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加工贸易形态正在不断转型升级,我国企业正在进一步走向世界市场经济舞台,与跨国公司等国际经济巨鳄同台竞技,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风浪,这时更需要知识产权战略的灯塔导向引航,更需要知识产权策略的运用整合攻防。尤其在通信、铁路、电站以及港口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方面,多年来我国企业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实至名归,名实相符,这更需要打造和提升自主品牌,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还记得电视节目中曾经出现过有一次奥巴马总统在美国某码头上演讲,背景就是阳光下我国振华港机生产的龙门港口吊车,其横梁上有我国“振华港机”的品牌标志,几次用布都难以遮挡。确确实实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了一回。今后我们需要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国外,走向世界。在新一年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我国应当打造、打出和打响更多、更高商誉的自主品牌,支撑更高水平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对外开放新平台。

【报告摘要】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海波

政府工作报告的这段内容,其意义在于:第一,肯定了创新及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成为国家经济、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第二,为了凸显创新的重要性,特别要求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也意味着政府已经抓住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命门,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与谋略。第三,为了使创新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都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创新及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创新及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仍然不够,只有将两方面紧密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强调的主旨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创新的作用,正是对于创新及知识产权工作有了深刻认识的结果。应该说,创新从来不是抽象的。2013年,美国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方法,把以研发和创作为主的知识产权产品直接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由于美国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将很快跟进。这是经济核算体系的重大创新,旨在用人们最关心的经济增长指标来明确反映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贡献。创新驱动就是依靠知识资本等无形要素实现创新要素的新组合,是技术创新成果及知识产权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是创造经济增长的新要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引入这些创新性要素,创造新产业和新业态。

【报告摘要】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普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专家解读】

许春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事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体制上已有一些重大改革,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已日益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未能到充分发挥等就是其表现。

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其目的应该是确立技术创新的市场化导向,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消除创新活动分散、封闭、重复现象。科研院所国家队创新能力强大,但脱离市场;竞争性企业创新需求业已形成,但创新主体地位未能真正确立;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活力又未能激发。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技术研发机构走出“围墙”、走向市场,甚至实行企业化;企业真正承担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角色,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具体政策措施方面,要注重对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激励,包括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人员股权激励、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企业创新能力强,则国家创新体系兴,国家创新驱动实。

【报告摘要】

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

【专家解读】

李顺德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政府2014年工作重点之一。这是具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针的重要举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重点中特别指出的这段话,是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角度,指明国家加大科研投入的重点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举措、加强科技项目管理的措施等。

加大科研投入是“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物质保障条件。在科研投入中,政府投入毫无疑问是重头。如何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既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瓶颈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大科研投入就是加大知识产权创造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就是促进科技成果所形成、承载的知识产权的运用,加强国家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管理就是加强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知识产权的管理。我国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的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在我国知识产权运用难、实施率低的集中反映。2013年开始启动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部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法,这部法的修订应该引起知识产权业界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们期待着这部法的修订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力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知识产权的积极运用。

【报告摘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专家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晓青

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激励知识创造,促进知识创造成果传播和利用的法律制度。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环境下,我国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通过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等途径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正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更好地激励创新,营造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作用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强调。

         与知识产权保护相比,知识产权运用则是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最重要的环节和目的。总体上,我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是提高我国以企业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水平,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实现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能力,以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商业化、资本化等形式具体运作,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知识产权投资、知识产权收购、知识产权资产重组等形式提高知识产权资产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知识产权运用关注知识产权的产品化、市场化运用和商业价值实现,关注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强调知识产权运用,无疑抓住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根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报告摘要】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专家解读】

陶鑫良

我国企业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就是文化产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护航;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就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而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强调的是,当代无论中外,在文化产业即文化领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中,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正在越来越凸显出提纲挈领、举足轻重的态势。文化产业的发展,愈来愈凸显为以著作权为主的知识产权之激励创造,科学管理,依法保护三方面整合之有效运用。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版权产业,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三个关联概念。三者的指向或有参差,然而彼此有极大交集。或者可以说:文化是领域,创意是源泉,著作权是杠杆。也可以说:文化是田园,创意是种子,著作权是肥料。文化产业的发展,往往显现为著作权的经营,都需要著作权的保护。从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大多离不开“创意创作是根,运作运用是神,无形资产是本,知识产权是魂”的基本格局。文化产业及其企业可以说具有“知识产权密集度更高与知识产权敏感性更大”的行业特殊性,我国文化产业及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更离不开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我国文化事业的前进与提升,也离不开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在新一年我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现代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以及我国企业的著作权战略及其策略的有效运用,将继续为之铺路开道,添砖加瓦。(记者 赵建国 柳鹏 王璐 实习记者 丁涛 姜伯平)

 

 

(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