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吴一戎:推动体制创新着力提高转化效率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4/3/19 8:34:00

创新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科研院所,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的带动下,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迸发,一批创新成果得以转移转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吴一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创新成果转化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阻碍了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影响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由于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不畅通,许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难以真正发挥其市场应用价值,造成科技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他建议,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问题目前在各地有所“松绑”,但还需进一步放开,真正把权利下放到基层单位和发明人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发明者的创新热情,使得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真正与市场需求实现对接。

“目前,科研单位的技术无形资产视同有形资产管理,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如技术作价入股)需要层层报批,程序繁锁、周期长,影响了科研单位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创新成果无法顺畅地通过公开市场流转进入经济领域产生价值,影响了转化效率。这是造成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存在创新成果闲置的重要原因。”吴一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令吴一戎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把国家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也一直强调要简政放权,希望国家对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突破。”吴一戎表示,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突破现有国有科技成果交易审批制度,有助于导向科研人员目前所做的一些基础研究,使创新成果真正市场主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谈及如何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时,吴一戎建议,应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导向要素、技术创新要素的配置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多元化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研发的最终目的是产生实际应用价值,这是每个科研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成果就如同是科研人员自己的孩子,希望看到孩子能在市场的‘孵化’下茁壮成长。”吴一戎表示,企业和科研院所还应该加强沟通配合,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市场导向,帮助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提升其市场应用价值。(特派记者  康)

 

 

(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