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 支撑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4/4/26 10:05:00

2014年初,联想集团以一场29亿美元的并购,将触角伸向摩托罗拉这一知名品牌。摩托罗拉移动的2000余件专利,让联想集团的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扩张有了支撑。在这场并购的背后,是知识产权服务的产业链条,将专利权的维护、价值评估、法律事务等带动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应该说,这起并购案,不仅是一个知识产权运用的典型案例,也是一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展示。

 

知识产权服务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其贯穿于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如果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比作知识产权制度的四大要穴,知识产权服务就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经络,没有畅通的经络,要穴的功能就难以顺畅有效地发挥。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知识产权服务业也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新兴业态焕生机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知识产权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原来的专利代理、知识咨询、法律诉讼发展到专利分析、预警、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多方位、高层次的服务上来。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有关部门着力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制定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并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工作,以便于制定相关政策,为产业转型提供务实的服务。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等9部门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上述文件皆强调了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了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工作,评选出来自20多个地、市的47家首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单位”,在为着力培育服务企业,实现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和品牌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地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同时,北京、天津和重庆等地相继制定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20137月底,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在中关村示范区成立。2014年初,广东省出台了《广东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规划(2013年至2020年)》。目前,各地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不断加速,有效激励了区域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添活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利用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人才和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社会知识产权累计量的增长不仅带来了专利代理、专利诉讼等方面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还为更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创造了条件,特别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诸如专利风险控制、专利预警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将获得空前发展。这也意味着,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将有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一年一度的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成为科学选拔优秀人才、解决知识产权服务业尤其是专利代理行业人才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共有2.1688万人参加,同比增长29.26%;首次报名人数为1.3142万人,占总人数比例为56.58%,两组数字皆创历年之最。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过去3年间,全国专利代理人共代理专利申请超过215万件,代理率达到64%。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为行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突破知识产权人才瓶颈,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开发列为《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工程”等多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首批评选出的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知识产权服务业类别的领军人才比例达到1/4以上。另外,专利信息领军人才、专利信息师资人才选拔以及专利代理行业综合实力评价等活动也陆续展开。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目前,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已各自完成了800人次的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培训,天津、福建、上海等地也将完成2000人次的培训。随着知识产权培训市场需求的增加,培训内容也逐渐向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集聚发展谋未来

 

“当前,我国服务业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左右。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20126月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陆续在苏州、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首批3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进入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新设了郑州和深圳两个试验区。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各集聚发展试验区扎实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从不足5家发展到超过20家,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从数十人增加到1000余人,这些令人惊叹的变化,都发生在苏州高新区——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内。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逐渐完善,不仅成为了企业创新的支撑点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剂,也成为苏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集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使我们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代理维权、培训教育等服务链迅速形成,促使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感慨,体现了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区域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带来的显著变化。

 

“实践表明,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也都在大力推进集聚发展试验区工作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服务链条、建设服务联盟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要大胆试验,突出特色,加强配合,务求实效。“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必将成为服务创新主体、优化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成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策源地,成为树立品牌形象、发挥示范效应的宣传阵地。”在这务实的规划中,一幅更为恢弘壮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记者 王宇)


 

(编辑:刘珊 实习编辑:曹晨)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