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给创业种子提供一片沃土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5/3/6 13:53:00

  “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中国企业无需妄自菲薄,但是应在功能、材料、工艺、价格等细节下工夫,最终用户会用货币重新投票。”“上亿人发、抢红包的背后,有我国宽带、云中心、大数据、超算等高科技的支撑……”

  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从热议的“马桶盖问题”,聊到了春节全民抢红包,还回应了网友提出的“科技部管不管拍科幻片”的逗趣提问,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总能透过事件现象看本质,且三句话不离“创新”“改革”和“发展”。

  “请您围绕科技部来发三条(微信)朋友圈(消息),您会发给谁?”

  面对记者提问,王志刚不假思索地将祝福和关切,送给了坚守在一线的创新者和改革者——一线的广大科技人员、投身万众创业的“创客”。不过,他也留了一点私心,第三条朋友圈要送给科技部的同事们。

  第一条朋友圈致科研工作者:

  改革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我们的科技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与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曾在科研一线干了多年的王志刚深知,发展需要创新提供支撑,创新需要改革增加动力,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要让人得到实惠。

  在改革深化的元年中,科技体制改革打出了系列力度加大、含金量更高的“重拳”,啃了不少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改善了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使科技人员获得了实惠,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提交全国人大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收益权更加明确,有些地方对科技人员获得收益的比例做了明确规定,这都会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

  《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着力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和科研项目聚焦不够等问题,建立统筹协调、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解决管理不科学不精细不规范、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减少评审数量、简化评审环节、规范评审时间并形成制度化,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氛围……

  “要让创新驱动更加制度化、更加全面系统,就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王志刚说。

  第二条朋友圈致创客:

  给创业种子提供一片沃土

  今天上午,“创客”一词首度亮相《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对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王志刚看到了创业浪潮正在涌动。他说,创客们的创新活动,就是在不断探索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如何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产业的创新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他们值得我尊重。”

  如果要给这条发给“创客”们的朋友圈配张图,王志刚觉得,大概会是一群年轻人在中关村咖啡馆里热烈讨论的景象。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和创新工厂,正在孕育着一个个活泼的创业梦想。

  “真正有竞争力的、独辟蹊径的创新,一定带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王志刚说,自己去过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区,感慨“那里的人都相当聪明,还有不成功不罢休的精神”。对于“中国是否有那么多创新人才”的质疑,王志刚的回答很笃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各项科技指标都急速赶上发达国家。类似华为、腾讯和小米这样中国本土科技创新类公司的成长,说明只要路走对了,我们并不缺人才。”

  真正重要的是,要为创客们提供一个怎样的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有没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来鼓励创新;有没有相应的政策环境,来激发创新;有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来提供有利创新的种种条件,保障创新者的应得利益。创新的种子埋在很多人心中,有了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它就会破土。“只要我们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13亿人里定会有一部分自发地投入创新创业。其实我们的水平和能力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

  “不要怕挫折。企业可以破产,但信心、精神价值和追求不要破产。”王志刚还为创客特别送上一句话。

  第三条朋友圈致同事:

  “破旧”“立新”同步推

  第三条朋友圈送给同事,是因为王志刚清楚,去年科技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工作得到中央肯定,同事们付出不少努力和心血;而今年,任务会更重。

  毫无疑问,近百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优化整合,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难点。如果说优化整合现有计划是“破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新”,包括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按照新的五类科技计划部署国家科研项目。

  提到公众关注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热点问题,王志刚也毫不避讳。记者问及专业机构如何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时,王志刚表示,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机构建设工作,确立了“改造现有、竞争择优、逐步社会化市场化”的基本原则,从治理结构、管理制度、管理能力、管理条件、经费管理、社会信誉六个方面明确了专业机构的标准,从一开始就按照高标准改建形成专业机构。同时,加强对专业机构的评价、监督和动态调整,规范其运行。

 

  王志刚透露,专业机构的遴选办法、监管处置方法正在制定相关条例,届时要做到政府“放得下去”,专业机构“接得住”,保证项目管理不能乱,这是对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双重考验。(记者 刘垠 张盖伦) 

 

 

(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