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天下英才 成就创新大业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17/3/15 9:13:00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而知识产权人才既是发现人才、保护人才、激励人才的人才,也是激发创新、引领创新、保障创新的人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校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代表委员们展开了深入研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的一席话或许最具代表性:我国要实现知识产权强国,人才是第一位的,而人才的培养和保障需要学科支撑,学科建设是知识产权强国的定海神针

 

  理顺体制机制 完善学科设置

 

  众所周知,学科教育是大批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常见途径,知识产权人才也概莫能外。而说起高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的话题,上海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金东寒所在的上海大学在1994年时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两所知识产权学院之一。

 

  金东寒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共有61所高校增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9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学院,分别有91个和31个学位授予单位开展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然而,知识产权学科在各个高校中的地位却略显尴尬。金东寒说,我国知识产权学科定性不明,在学科设置上绝大多数都依附于法学专业,其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普遍侧重于法学,知识产权被狭隘化为知识产权法。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大量知识产权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真实需求。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赵雯也指出,知识产权学科内容涉及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技术科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门高度集成的综合型新兴学科。无论将知识产权学科认定为法学名下的知识产权法学二级学科,还是管理学名下的知识产权管理学二级学科,都难以完整、系统地包含知识产权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内容。赵雯举例说,比如一些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常因涉及知识产权战略等选题,被认为缺乏法学色彩而难以通过,或因未使用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被认为缺乏管理学色彩而难以过关。二级学科的局限性,制约了知识产权学科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培养。赵雯坦言。

 

  实际上,2015年底印发实施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学科建设”“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育我国首先应在管理学门类下新增知识产权一级学科,这是因为知识产权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其次应在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目录规范下,成体系、全方位地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懂科技、懂外语的五懂型复合人才;此外还应考虑在知识产权一级学科下设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经济学、知识产权法学和知识产权信息挖掘与分析等二级学科。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金东寒则建议,在增设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应共同制定并实施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师资提升计划,建立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基地并落实专项基金。

 

  强化实务培养 对接产业需求

 

  去年年底时,一则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首个知识产权高端人才项目落户上海的新闻刷爆了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朋友圈,此后不久,与之相配套的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也在同济大学揭牌成立。该学院的办学宗旨即是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通晓知识产权领域国际规则及具有国际知识产权事务对话和谈判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

 

  该学院的这一愿景,实际也折射出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企业需要的,高校没有培养;高校培养的,企业不需要。这一落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困境,就是偏重理论和学术探讨,缺少实务相关内容,使得毕业生缺少相应的实务工作能力。金东寒说,人才培养与实务需求衔接不畅,是创新人才培养链条上的关卡。而参加了该学院揭牌仪式的赵雯则表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对接产业需求、提升实务技能。要培养更多精法律、善管理、通经济、懂科技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赵雯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时,我国审议通过了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设立了专利管理、专利代理等8类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明确了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才的职业指向。知识产权涵盖法律、科技、管理、经济等各个学科,具有交叉性、复合性的特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十三五末,我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将超过100万人,我国将打造一支包括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审查人才、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等在内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同时知识产权对应职业领域则要形成独立的专业技术标准,以及成熟的职业规范和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杨梧说。

 

  而在谢商华看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工程。比如,建设世界一流专利审查机构需要一流的专利审查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利用需要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人才。谢商华表示,要完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各项任务,没有专业化很强的知识产权人才无疑是镜花水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强大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支撑,知识产权人才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第一资源。

 

  从代表委员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知识产权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我们期待在十三五期间,我国能够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积极推动并完善知识产权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制度,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知识产权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知识产权人才的应有价值,最终为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特派记者  王康  冯飞)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