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分论坛三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5/4/28 15:10:00

——共话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生态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1分钟就能创作出1首原创音乐、6幅艺术画作、6000字短篇小说时,知识产权制度与 AI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4月22日,由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分论坛三在京举行。此次论坛聚焦“AI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生态构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和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生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与挑战。

  AI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全球科技产业加速转型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副司长汪旻梁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已纷纷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视其为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相关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构建完善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在专利法律人格方面,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发明人存在争议;在专利授权标准方面,相较于人类,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学习能力有绝对的优势,且不受时间、精力的影响,可以相对容易地产出海量的成果,现行专利审查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存在争议;在侵权责任界定方面,人工智能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时,应当由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汪旻梁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行动,开展产业调研、完善审查标准、发布专利指引,全力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如今,AI技术对知识产权领域已进行全面渗透:从申请环节的全球技术动态监测,到审查环节利用大模型技术开展专利和商标的智能分类和检索;从保护环节的侵权证据自动识别,到转化运用环节的专利价值智能评估,AI正重塑知识产权工作流程。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主任刘彬介绍,目前,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在 AI技术应用上积极探索,通过联合开发 AI驱动的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实现了语义检索、智能分析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审查工作面临新形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下称复审无效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申诉处处长高雪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部门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重点关注与新技术相关的法律热点,在审查实务中注意以国家政策指引审查实践。在主体问题上,以典型案例传递人工智能不能作为专利申请发明人这一观点;在客体审查方面,将技术发展的特点融入专利法对客体“技术性”要求的把握中;对于充分公开问题,遵循专利制度“以公开换保护”为原则的立法基础,重点关注发明对现有技术作出的贡献在申请文件中的公开;在创造性问题上,除算法与大模型相关发明创造外,还注意到现阶段算法与应用场景的这类专利申请,对其将算法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后对现有技术作出的贡献给予合理保护。

  创新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融合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实践。有嘉宾坦言,AI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辅助企业高效获取知识产权资产、精准评估专利价值、及时监测行业专利信息等。也有嘉宾表示,以影视行业为例,人工智能在促进影视制作技术提升、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保护的新挑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是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以自身丰富的 AI创作实践为切入点,展示了 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无限可能。沈阳透露,他借助 AI绘画创作了7万幅作品,还利用 AI撰写小说、评论、预测事件等,创作质量和效率令人惊叹。他提出“AI时代选择即创新”的观点,指出在 AI创作过程中,个人的历史数据和提示词成为独特的创作要素,AI能够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个性化内容。

  但沈阳也强调,AI创作的爆发式增长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挑战。在版权归属方面,AI生成的作品归属难以界定;在艺术风格保护上,目前法律尚存在空白。例如,AI绘画在学习知名画家风格进行创作时,很难判断是否构成侵权。这些问题需要学术界和法律界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以平衡鼓励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

  中关村温泉科技园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支持。例如,该科技园通过设立政务服务站,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进程;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闭环,构建 AI知识产权转化“黄金矩阵”;深化 AI生态赋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此外,园区还为企业提供多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科创高地。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未来,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保护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报记者 陈景秋)

  本版图为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分论坛三现场

  本报记者 刘姝言 摄

嘉宾精彩发言(摘编)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副司长 汪旻梁

  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制度,AI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知识产权制度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跟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节奏,持续优化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审查政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制度供给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产业调研与国际动态跟踪,与人工智能产业主管部门和创新主体建立沟通机制,关注产业需求及世界主要国家制度完善动态,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主任 刘彬

  人工智能正在深度重构工作与生活的全场景,引发工业场景的智能革命、生活方式的范式转移以及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中国专利信息中心拥有信息化数据处理以及知识产权多方面的人才,还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数据资源。2024年初,中心成立工作组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和探索。接下来,中心将发挥信息化和大数据的优势,推动实施数据筑基、算法赋能、生态协同相关策略,同时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深耕探索,期待与志同道合的单位携手同行,在技术应用上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申诉处处长 高 雪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个产业逐渐深度结合,我国政府对此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也通过修改《专利审查指南》等方式积极行动,落实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给专利审查标准的适用带来新问题、新思考。今年是我国专利复审无效制度实施40周年,复审无效部作为承担专利行政审批程序最后一个程序的审查部门,将持续以稳定的审查标准发挥好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以及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为申请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法律预期。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 沈阳

  AIGC技术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它可以在文学创作、艺术设计等领域发挥作用,提高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效率。AIGC通过大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解构与重组,正在突破传统内容生产的效率边界,推动音乐、文学、视觉艺术等领域进入“人机协同创作”。随着技术的演进,人工智能推动了数据的生成与表达方式的演变,使得研究者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信息,推动了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也给内容的表达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促进了对数据与现实关系的深入思考。

  宁德时代知识产权管理部高级经理 陈得宗

  宁德时代一直把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包括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极限制造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大创新体系。宁德时代希望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从源头提升专利质量及各环节作业质量、辅助提升研发工作效率、减少低价值专利申请、提升整体专利质量和IP价值的目的。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应用前景光明,但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宁德时代希望能与广大业界同仁一起努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应用的落地。

  海尔集团标准专利总监 王滨后

  智能化是海尔集团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贯穿海尔集团各业务板块的主线。智能化催生巨大的新增市场需求和规模,与此同时,产品智能化需要多种技术集成,面临诸多专利挑战,希望能够共建智慧家庭专利池,共享专利技术,赋能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为解决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探索国家专利数据共享新模式,赋能专利业务智能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检索、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洞察、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交底等,同时要注重“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腾讯集团专家法律顾问 谭乃文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保护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数字内容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包括视频、游戏、新闻、音乐、文学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时代下,优质版权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新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涌现,对数字内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呼吁加大对数字内容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确保创造者权益不受侵犯,激励创作者持续贡献智慧。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郭化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也为知识产权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一方面要顺应潮流,对 AI持积极拥抱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使用 AI辅助工具要以确保技术信息安全为前提,要以确保专利代理服务质量为标准。为此,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稳妥渐进地进行 AI辅助工具的部署和应用。此外,专利代理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人工智能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无法完全替代代理师的专业判断和创造性思维。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副镇长 刘亚

  以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为例,目前,温泉镇拥有注册企业1.5万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7家。近年来,温泉镇通过“政务+服务护航”,助力人工智能专利转化“加速度”;通过“人工智能管理+场景搭建”,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闭环”;通过四大科技园区协同,构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转化“黄金矩阵”;深化人工智能生态赋能,释放知识产权“乘数效应”。接下来,温泉镇将以技术出击、场景育新、生态赋能,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诚邀企业与温泉镇同行,共赴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

  (本版嘉宾发言文字由本报记者赵瑞科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摘编,排名不分先后。)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