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展播|执知识产权之笔绘“一镇一园”新景——河南省罗山县探索打造知识产权小镇和公园结合新模式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发布时间: 2025/8/13 9:03:00

  在大别山北麓的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罗山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机遇,积极探索大别山知识产权小镇、龟山湖知识产权公园“一镇一园”建设,以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为动力,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振兴。

  “在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河南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及信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积极围绕知识产权工作布新局、开新篇,盘活原‘七所八站’闲置资源,打造了‘一镇一园’新格局。”罗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余大水介绍,罗山县“一镇一园”内建设了艾园专利产品展示体验馆、非遗产品展示体验馆、信阳地理标志产品展示交易馆、罗山“七彩八珍”农产品展示交易馆、“好品罗山”系列商标区域公用品牌展示馆、生物多样性展示体验馆和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六馆一中心”,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专项推介信阳市地理标志等特色产品,构建了知识产权小镇和公园交互一体发展格局,形成了“知识产权+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罗山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改造知识产权小镇景灯,重构龟山湖知识产权公园步廊,点缀专利、商标标识、非遗技艺漫画等知识产权元素,通过富有美感的造型、趣味创意的设计,把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植入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营造浓厚知识产权氛围,凝聚全县人民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决心和力量。

  优服务、促发展是建设知识产权“一镇一园”的重要初衷。近年来,罗山县在“一镇一园”区域内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小镇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办公场所、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一揽子服务;建立信阳市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信阳市罗山县艾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化公检法司合作,成立大别山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设立“检察护企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依托知识产权“一镇一园”,罗山县成功获批河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并吸引3家优质企业入驻小镇,其中包括1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罗山县还依托知识产权“一镇一园”建立了多维立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当地出台《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机制,目前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39件;与189家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签署合作协议,跨区域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累计培训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执法人员等1000余人,企业保护意识和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如何快速转化运用、让知识产权实现应有的价值,是罗山县建设知识产权“一镇一园”、引领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的重要目标。截至目前,罗山县累计开展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利成果转移推介活动3次,获得46件专利许可,4件专利完成转化运用,助力信阳市申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选育艾草优良植物新品种“灵山古艾1号”,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艾草4000多亩,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罗山县还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助力罗山县城投林业有限公司完成专利质押融资4300万元,“好品罗山”系列商标区域公用品牌质押融资5400万元。2024年至今,罗山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2.56亿元。

  在罗山县,知识产权“一镇一园”的发展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的田园风光正“扮靓”大别山革命老区。“下一步,罗山县将以更高站位,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一核’和大别山知识产权小镇、龟山湖知识产权公园‘两翼’这三大载体,持续推进专利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强化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资源挖掘培育,推动传统企业品牌升级,变特色优势为知识产权优势,以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实现县域经济从‘弯道超车’到‘变换赛道’的跨越式发展。”余大水表示。(本报记者 李铎 通讯员 张巍)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