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搬”出新生活——重庆黔江区1500多贫困人口下山进城记
发布时间:2020/11/12 14:38:00    新闻来源:新华网

  

 

  为啃下深度贫,硬骨头不,重庆黔江区1500多名居住在贫瘠高山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到了黔江城区。从高山农村到城市社区,黔江对搬迁户的帮扶没有中断,做好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老家权益仍在,新家就业不愁

 

  大山阻隔,脱贫不易,地处武陵山区的黔江要跳出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怪圈,一项重点工作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深度贫困群众走出大山,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介绍,去年底,全区29个乡镇、街道的413户、1531名贫困人口,自愿申请,搬迁至黔江城南街道李家溪安置区。

 

  为帮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黔江把搬迁贫困户留在农村的土地流转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继续保留下来;在农村有土地的,根据需要也能自愿耕种……

 

  搬迁前,小南海镇新建村贫困户胡付宣以现金入股,加入村旅游合作社。搬到安置区后不久,又收到合作社一笔1107元的旅游收益分红。胡付宣说:村里土家族风情游一直很红火,我虽然搬走了,但农民股东身份没变,每年都有分红。

 

  旧业不弃新业又添。在扶贫搬迁的同时,李家溪安置区布局了食用菌种植、服装加工等新产业,再加上有临近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搬迁群众就业无门的疑虑很快打消。

 

  记者最近走进李家溪食用菌产业园,一排排标准化菌棚映入眼帘。这个园区是区里最大的扶贫车间,按产业参与程度不同,搬迁户可获得相应的租金、股金和务工收入。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冉光荣说,搬迁户要搞食用菌种植的,有企业指导技术包销路,多的一户年收入能有两三万元。

 

  如今,李家溪安置区内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均有1人以上实现就业,搬迁之后稳了心

 

  菜地分在家门口,医疗就近有服务

 

  在李家溪安置区28栋居民楼旁,有城南街道青坪社区配套流转建设的20亩菜园地。土地被仔细划分成一块块小方格,并有数字标号。记者看到,不少菜地已栽满了蔬菜。

 

  按一户一分地的标准,搬迁户抽签申请菜地。第一轮10亩多、106户菜地,不到一周就分配到户了。青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宋廷昌说,搬迁户分到一块菜地,既让他们吃菜不愁,降低生活成本,也让他们保留农耕生活的念想,减少了新生活的适应障碍。

 

  正处在重病治疗后康复期的陆翠菊,是青坪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这几天我的腿老抽筋,连床都下不了。陆翠菊说,社区医生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开了中药,还帮着联系区级医院治疗。

 

  建网格促融入,陌生人成了一家人

 

  在房间里烤起炭火,有安全隐患;在楼道里堆放农具,阻碍通行;在小区里乱丢垃圾,污染环境……400多户原本彼此陌生的农村群众搬进城市新社区,难免有些不适应。

 

  为此,完善的社区网格治理,有温度的社区服务及时跟上了。记者看到,李家溪安置区28栋居民楼每栋显眼位置,都贴有两张公示牌,一是安置区居民公约,二是楼栋长、调解员等楼栋服务人员姓名、联系方式。

 

  我们在安置区里选出聘任了1名网格长、10名网格员、28名楼栋长、8名纠纷调解和事佬,人人都明晰责任,及时为大伙儿服务。宋廷昌说。

 

  楼上有家住户年纪大了,不会用微信缴天然气费。我把流程发给他,一步一步仔细给他讲,直到他听明白为止。热情勤快的搬迁户肖元会被选为楼栋长后,马上建了楼栋微信群。从对接政府信息牵头帮人找工作,到组织搞卫生调解居民矛盾,老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解决了不少群众的急事、难事。

 

  在防疫期间,安置区不少群众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轮流值守各个路口和楼栋口。冉光荣说,新居民习惯了新生活,融入了新家园,在社区共治中,大伙儿成了一家人。(记者 李勇 李松)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