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自主创新助力转型 产业升级一石三鸟
发布时间:2012/5/7 9:28:00    新闻来源:南方日报

20072012年这不平凡的5年中,广东奋力一跃,全面转入科学发展,注定在南粤发展史上写下难以磨灭的一章。以历史的视野定位现实的坐标,我们悄然发现,广东一直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

 

2009年广东消融国际金融危机寒冰之时,省委书记汪洋再度提振士气:如果能够把精力花在调结构上、花在转型升级上,哪怕现在一时数据不好看,将来数据也一定会好看!

 

一路走来,一路跨越。5年来,从解放思想到深化行政体制、社会领域改革,从加快转型升级到建设创新型广东,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转型升级的主线一直贯穿在广东号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航程中。

 

广东以排头兵的勇气和底气先行先试、创新进取,闯出了以自主创新驱动、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实践科学发展的新路。

 

转型升级的落脚点要落到自主创新上来,没有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将成为空中楼阁。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

 

广东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是否有真正的创新,为中国的未来探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转移产业、平衡区域发展、破解城乡二元发展格局一石三鸟的作用,为地方政府找到一条新路。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布局科学发展

 

肇始于2008年的产业转型升级就像一场浪潮,是传统发展之,但却是科学发展之

 

2007年,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然而经济的富足并未消弭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拉大、发展模式粗放、公平与效率失衡等弊端。不久,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从大洋彼岸袭来,蓄势再出发的广东再迎来严峻挑战。

 

彼时,在广东,一场向传统发展模式开刀的大谋划已箭在弦上。

 

珠三角腾笼换鸟、产业转移转型,腾出发展空间;粤东西北筑巢引凤、整合资源,与珠三角进行产业链接。双转移双提升三促进一保持勾勒出广东转变发展方式的清晰路径——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这过程中,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不胜枚举。

 

2008年,广东提出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希望通过主动调整结构,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

 

2010年,广东遴选现代产业500强,为转型升级夯实地基。

 

2011年,广东出台30条措施支持外经贸企业转型升级、化危为机。

 

5年来,现代产业5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陆续在南粤落地生根,以广东制造发家的粤商,正以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广东智造迎接全球化挑战。

 

回顾这5年,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荡涤,广东经济非但没有减缓,步子还越迈越快。2007年,广东GDP超过3万亿元,亚洲四小龙超其三;2010年,广东经济总量又在全国率先迈过4万亿元大关,人均GDP7000美元,达中等收入地区水平,仅一年后,广东GDP去年突破5万亿元,人均GDP跨入中上等收入地区的门槛。

 

发力自主创新

 

唯有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唯有创新才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为广东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引擎

 

广东经济的发展曾长期依赖资源要素作为驱动力,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自主创新就像一颗闪亮的金子终究被发掘。

 

20071225,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201017,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汪洋把自主创新提升到引领广东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要求聚精会神、合力推进,努力建设创新型广东。

 

唯有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唯有创新才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近几年,广东不断引入创新大智慧,为广东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引擎。

 

我省在全国开以政府名义、团队形式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河,分两批引进了31个创新科研团队;落实了最高支持金额达1亿元等重大创新政策。

 

为了使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双提升,广东找到了明确的抓手:抓高新区二次创业、抓专业镇转型升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制高点。

 

一系列扶持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目前,高新区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约1/6的工业增加值、1/6的出口额、1/3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

 

5年间,《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如雨后春笋相继出台,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新局面迅速被打开。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创新型广东的硕果累累。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全省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二,创新绩效等指标位居全国首位。

 

深化体制改革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经济的转型,更是经济社会、政府职能、思想观念的全面转型

 

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经济的转型,更是经济社会、政府职能、思想观念的全面转型,最终目标是达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的观点,也是广东5年来转型之路的精彩注解。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借《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尚方宝剑,广东再探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鲜经验。一系列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举措也在南粤率先起步。

 

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风生水起,全省21个地市和40个省直部门政府网站全部搭建起政民互动平台,领导干部纷纷上线触网,通过网络广纳民意,一种理性表达、良性互动的氛围正在形成。

 

就在同一年,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深圳、顺德、广州和珠海相继推行大部制改革,大胆探路之举赢得举国赞叹。

 

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后,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应声落地,随后,各市县区的社工委紧锣密鼓筹建,这一广东社会建设史上极具标志意义的举措,促进了政绩观和发展观转变,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条腿走路。

 

今年以来,广东开展以打击制假售假、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三打两建活动,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果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是广东科学发展必须打赢的硬仗,那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则关系到经济转型的成果能否惠及于民,以及未来广东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方法论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

 

拼汗水拼资源拼服务拼智慧

 

肇始于2008年的产业转型升级就像一场浪潮,是传统发展之,但却是科学发展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转移产业、平衡区域发展、破解城乡二元发展格局一石三鸟的作用。

 

转型升级改变了以前拼汗水、拼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取而代之的则是拼服务、拼智慧的发展方式,这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拿广州、深圳来说,以前第二产业超过50%,第三产业仅为40%多。经过转型升级,2010年广州第三产业达到62%,在国内仅次于北京,深圳也达到55%,都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加工制造拉动经济的发展格局。时代变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应随之改变。

 

有人担心,广东的转型升级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不能把产业的概念仅仅理解为是第二产业、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是附加值较高、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有人说,广东搞双转移会不会导致污染企业随着工厂搬迁而导致污染转移。事实上,广东对此早有规定,哪些产业是限制转移、哪些是禁止转移,这些早已规定得清清楚楚。而且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统一进园,统一规划建设。

 

随着转型升级的进程,广东的制造业逐渐向产业链的两端——设计、研发、标准、品牌、销售等高端环节延伸,同时也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以获取更多的附加值。

 

就广东来说,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不要低端的制造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国外许多炙手可热的奢侈品,如手表、皮包、香水,它们都是传统产业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通过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等手段提升产业水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核心任务。

 

关键词

 

双转移

 

加快推进双转移,是我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是事关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成败的重大战略举措。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正式提出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后,双转移不再只是欠发达地区一厢情愿的招商引资,而是同珠三角地区的腾笼换鸟、同世界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联系在一起。

 

20085月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三次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转移。目前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已经实现,20119月第三次双转移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再次要求推动双转移从量变到质变。

 

自主创新

 

一直以来,广东经济的发展主要以资源要素作为驱动力,而自主创新却被冷落在一边。早在广东省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调研时,就发现创新能力不足是经济发展的软肋之一,提出了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在2010年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汪洋书记明确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

 

5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到自主创新的引导资金明显增加,也带动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全省的研发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五年前1.3%提高到1.85%,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大部制改革

 

2009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信号就是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减少15个,精简幅度近1/2,首次整合决策、规划职能,设立七大委员会……

 

一个月后,顺德启动大部制改革,从41个党政机构精简为16个、撤镇设街道构建一级政府、申报548项取消或优化的审批事项,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具体的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随后,广州、珠海、江门、东莞等地大部制方案陆续公布,广东掀起行政体制改革热潮。

 

社工委

 

20117月,广东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社会建设问题,强调要把社会建设放到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并先后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和7份实施意见。除了给政策,更决定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这一具体机构去支撑起这一战略性的调整。

 

目前,广东省、市、县一级的社工委机构已全部成立,各级社工委干部也已经在3月底前全部到位。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市、县三级全面设立社会工作机构的省份。

 

第一现场

 

脱胎换骨

 

佛山南庄陶瓷新生

 

从广州驱车经佛山一环,不足一小时便可抵达南庄。甫入南庄,但见天蓝水清、街道井然。很难想象,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污染重镇,如今已悄然变身为风景如画的岭南水乡。

 

进入南庄,位于季华西路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在总部基地展示厅门口,一块硕大的液晶屏上滚动播报着最新中国(佛山)陶瓷价格指数实时价格,预示着国内陶瓷价格在这里定价。

 

R.A.K(哈伊马角)、圣奥古丁、太阳、高德、嘉俊、所罗门、华美嘉……一排排陶瓷大佬的名字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在南庄小镇。在陶瓷展示厅,几乎可以假乱真的仿皮、仿木板陶瓷,废渣制作成的再利用瓷砖,能够保温隔热防火的特制瓷砖等等,也让人对陶瓷仅是低端产业的刻板印象发生改变。

 

以前南庄有7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由于只涉足生产、加工、制造等产业链低端领域,区域生产总值只有几十亿元,而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却达到惊人的每立方米0.111毫克。

 

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南庄下定决心关停并转了一大批陶瓷企业,重塑陶瓷重镇的形象定位。一批高新陶瓷、特种陶瓷、航天陶瓷等高端陶瓷制造业得以保留,有雄厚实力的本土陶瓷企业将地区总部、销售中心和研发平台留在南庄,知名外国品牌也纷纷入驻。目前,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进驻企业总数超过1000家,其中在南庄设立总部的企业就超过150家。

 

如今的南庄陶瓷,已经从生产转向设计、研发、营销、信息等环节,世界级的陶瓷国际会展中心、国家级的华夏建陶研发中心、陶瓷全球采购中心遍布这片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庄陶瓷开始朝着掌握行业定价权与话语权的总部基地迈进。

 

招才纳士

 

光启团队裂变效应

 

近年来广东在不断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大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步伐,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条类似黄色浴巾的隐形衣,由数以千计的类似人造玻璃纤维的超材料组成,这一能够让微波转向的隐形衣,便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的最新成果。

 

2009年,刘若鹏和他的团队在《科学》杂志刊登隐形衣与引导微波转向的理论,这一成果在世界相关领域引起轰动。由于在美国的5个核心成员在超材料研究上有了密切合作,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刘若鹏表示要回国就整个团队一起回,否则一个都不回。而广东的人才新政终究让刘若鹏动了心。

 

200911月,广东首次面向海内外实施引进首批创新科研团队的计划。公开申报、资格审查、专家专业评审、现场答辩评审等程序,广东的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2010年,26岁的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刘若鹏带领5名核心科研团队,到深圳创办深圳光启研究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团队会像人才磁铁一样,吸引海内外300余名科研人才的加盟。

 

在转瞬即逝的两年时间里,刘若鹏团队所发出的人才裂变效应令人惊讶,利用超材料等技术成功研制出隐形衣,研发出包含650万个人工微结构的功能性超材料,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不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事实上,在广东,像光启研究院这样的人才与团队吸纳案例比比皆是,正由于广东的人才新政才让创新科研团队与领军人才有了撬起地球的支点,同时也由于创新科研团队与领军人才的进入,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才有了自主创新的动力。(谢庆裕  刘熠 卢轶)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