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高智:从“买”专利变身“创”专利?
发布时间:2016/5/20 11:13: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近年来,美国NPE(非专利实施主体)数量激增,真正的创新者难以得到应有回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多专利运营商也做出了调整和应对,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曾经被视为NPE代表的美国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业务模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高智最早由微软和英特尔的高管创立。在建立之初,由于采用了“防御性专利池”的商业模式,其很快得到了来自微软、英特尔、索尼、诺基亚、苹果、谷歌、雅虎等12家高科技企业超过550亿美元的投资,以高智发明投资基金的形式来运营。该基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购买专利,通过超过2000家壳公司收购了超过7万件专利。正是通过这数万件专利,高智先后发起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专利诉讼,而最终目的是迫使企业支付专利实施许可费。此时的高智还是按照比较典型的NPE模式在运营。但随着美国参众两院、法院和政府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高智面临着来自行政、司法、立法和资本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2014年,高智为发明投资基金进行第二次融资时,为其提供启动资金的12家公司大都拒绝继续参与融资。以谷歌为代表的公司认为,高智的商业模式已经触及了其作为投资人本身的利益,而且也背离了充分运用专利制度鼓励创新的本质。最终,仅有微软和索尼在最后时刻同意继续出资。


  在多重压力之下,高智主动做出了调整,弱化了专利收购业务,建立具有开创性的按需创新的技术投资和孵化模式,为进一步转型提供了更多选择。


  首先,高智裁撤了专利购买团队。2014年8月,高智进行了涉及140人的大规模裁员,人数超过了其整个团队规模的20%,而这些员工原来全部隶属于其专利收购团队。在官方声明中,高智解释此次裁员是公司的重大运营方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确保高智在创新发明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这一点在高智后续的商业活动中也得到了验证。


  其次,高智开始打造按需发明模式。与发明投资基金的大幅缩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智加强了对已有的另一支基金--发明开发基金的运营和投入。其运作模式是:一方面为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服务,分析他们当前的业务和技术,进一步转化成创新需求;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创新需求。高智发明开发基金还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的发明网络,发明人或小组可以注册成为该网络的成员,而高智会基于不同成员的技术背景进行分组,将来自企业的需求公开给相应技术背景的发明人。随后,发明人可以提交相应的发明、想法,高智则从众多的候选者中进行筛选和评估,之后高智的创新团队会与优秀者通过进一步合作来完成后续的研究、专利申请和商业化,发明人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分阶段得到回报,其中包括发明奖金、专利奖金、专利许可费分成和商业化利润分成等。


  目前,高智的这种按需创新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有超过1万名独立发明人和约400家研究机构参与其中,覆盖了超过50个技术领域。而发明开发基金为高智带来了强大的专利组合,其中包含了1681个专利族。与高智发明投资基金所收购的超过7万件专利相比,发明开发基金所获得的专利是高智通过参与创新而获得的资产。此外,高智通过发明开发基金的工作和成果创建了10家独资或合资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智逐渐摆脱了NPE形象,变“买专利”为“创造专利”,最终回归到了以专利运营激发创新的道路上来。(沈 川)

 

 

 

  (编辑:梁艳超)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