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西藏建非遗传承“基因库”
发布时间:2017/12/8 10:10:00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经过半年多的采集、记录,西藏第二批1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即将完成,首批对“嘎尔”传承人平措玉杰等10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的口述片、实践片、综述片和宣传片等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于近日完成验收,以全媒体形式系统记录非遗传承人“基因”信息,确保了优秀民族文化延续不变质、不变味。

 

  “西藏首批开展抢救性记录的1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74岁、最年长的88岁,对高龄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保护迫在眉睫。”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敖超介绍,近年来,随着个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相继离世,一些珍贵的非遗文化濒临失传。为扭转这一困境,西藏自2015年开始,优先对7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作,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全面记录传承人“绝技”,同时邀请非遗领域专家作为采访人,深入传承人的工作生活,挖掘非遗文化渊源。

 

  敖超说,西藏对高龄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不仅可以保留传承人展示技艺的影像资料,还可以建立相关文献资料,确保优秀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变质、不变味,也能让非遗的历史渊源有迹可循。(记者  尕玛多吉)

 

  (编辑:蒋朔)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