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为群众解难题不走过场
发布时间:2014/4/18 15:38:00    新闻来源:大众日报

昌乐县农业局技术专家在营丘镇孟家洼村的麦田里,对小麦苗情、墒情进行全面“问诊”,向村民介绍麦田管理知识。

 

书记观点

 

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

 

干部沉到最基层开展工作,部门包村,党员联户,点对点搞服务,面对面解决问题。

 

昌乐县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了大量具体细致、充分有效的准备工作。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并且本着先学先行先改的原则,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查摆问题、整改问题工作,以立说、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和成效。

 

昌乐县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层党组织1562个党员36580名。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这个县坚持“做真、做实、做好”的原则,超前谋划,规范操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拓宽惠民服务渠道——

 

群众动嘴

 

社区主任跑腿

 

宝都街道三和社区高家河村村民周玉英最近遇到一件高兴事儿:“办理住房修缮手续这么复杂的事,我没怎么费劲,社区主任就给把事办了。现在真是群众动动嘴,主任去跑腿啊!

 

周玉英说的“群众动嘴,主任跑腿”,指的是宝都街道围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实行的社区主任“为民服务代办制”。这项制度规定,对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转落户口、计生审批等需要到上级部门批办的各类事务,由所在社区主任代为办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搭建起了一条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

 

随着社区实体化的运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一般性业务。但是,由于许多群众对办事程序不熟悉,时常为盖一个章、签一个字、办一个证来回跑上好几趟。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昌乐县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出了社区主任为民服务代办制,在社区设立社区主任办公席,统一摆放标有社区主任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的桌牌。社区主任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席办公,处理社区事务,受理群众代办事项。在社区主任离开办公席的时间,由社区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受理群众代办事项。对受理的代办事项,登记后放入“红色文件盒”,每天早上一上班交由社区主任负责代办;办理完毕后的事项放入“蓝色文件盒”,电话通知群众到社区拿取或直接送到群众家中,并由群众在登记册上签名后销号。

 

红河镇是“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也是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的联系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张新强多次到这个镇调研,安排部署“大走访”活动,组织召开副科级以上干部座谈会,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到所包靠社区召开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座谈会,对“四风”问题进行了全面查摆,共总结出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38个。对查摆出的问题,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并安排镇领导班子成员对17个经济薄弱村进行包靠,解决了小菜园村部分村民吃自来水困难的问题,整修了王邢王村危桥,为郭家埠村安装了路灯,让群众看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明显变化。

 

服务下沉、工作延伸——

 

干部在“网格”中

 

深入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确职责任务,确保活动效果,五图街道将辖区按村落布局、企业园区等划分为80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3名网格管理员,负责收集网格内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网格实现了村、社区、镇和县民政、社保等十几个职能部门的联网,对于网格员收集和发现的问题,只要录入网格管理系统,就会逐级反馈到责任部门,挂牌督办。

 

325,我们向网格管理员王建刚反映企业拖欠工资,26,企业就向我们补发了工资。”谈到网格化服务的好处时,该街道某塑料厂员工小刘告诉记者。据了解,在得知企业拖欠工资一事时,网格员王建刚第一时间将这一问题录入系统,一小时后,传到了分管网格化建设工作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克鹏的手机客户端,在问明原由后,他协调企业尽快发放了工资。

 

“青年路与芳香路交叉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能不能给我们解决一下?”网格管理员王长高将情况录入网格管理系统,很快,县交通部门就在这个路口安装了交通指示灯。据统计,自网格化服务开展以来,五图街道已通过网格管理系统为群众办理实事5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网格化管理方便了群众办事,但对干部素质却提出了新要求:有的干部年龄大,不会操作手机和电脑,有的网格管理员对发现的问题不知交由哪个部门处理,有些干部还只认领导批示的纸质文件,对于系统督办的事项不重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五图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德利说:“下一步,街道还要结合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督促和考核街道干部学习的力度,真正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让党员干部更好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据了解,红河镇、宝都街道等镇()也将相继开展网格化服务。

 

今年年初,昌乐县组织开展了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要求广大干部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真实地摸出存在的问题。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包村干部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反映。目前,大走访活动已经基本结束,全县976个自然村、小区,包村干部已走访15.6万户,归纳群众意见2432件、建议902条。

 

为推动社区实体化运行,今年年初,昌乐县实施了县直部门包靠社区制度,要求全县70%以上的机关干部吃住在社区、工作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各县直部门充分发挥人才、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选派最优秀的干部、业务能手到社区,同时统筹做好本部门工作社区层面的服务下沉、工作延伸,积极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优先向社区倾斜,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强化督导,不走过场——

 

“三在案”“三把关”

 

严督实导

 

昌乐县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在人员选派上,按照“政治硬、素质高、接地气”的要求,抽调精兵强将组成14个督导组,并吸收18名“两代表一委员”、“第一书记”参与督导,做到了“自上而下”督导与“自下而上”监督结合,提高了督导工作成效。

 

在动员会材料把关上,这个县要求做到“三个记录在案、三个签字把关”: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意见记录在案、主要负责人签字把关;督导组提出的意见记录在案、督导组长签字把关;县委活动办提出的意见记录在案、负责人签字把关。据悉,最多的单位动员会材料经过了八次审改。“我们在督导工作中实施‘三个记录在案、三个签字把关’,这样能确保问题找得准、找得深,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昌乐县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郑洪兴说。

 

在督导工作推进上,这个县抓住单位“一把手”、督导组长这两个“关键人”,县委书记与镇街、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谈话,督促他们履行好职责;坚持开好“两个联合例会”,每周一召开省市委联合督导组、县委活动办联合例会,每周六召开县委活动办、县委督导组长联合例会,要求必须鲜明点出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单位,敢于负责任、唱黑脸、当包公,确保活动各项工作不走过场。同时,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党组织和党员实际情况,把上级的要求与各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细致入微、有针对性地开展督导工作。比如,在学习教育方面,机关党员要“坐下来”集中学,农村党员则可以采取学时制;在查摆问题方面,区分好县直部门的“四风”与镇(街、区)的“四风”、农村的“四风”问题等,有效地推动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记者 宋学宝 宋昊阳)

 

 

(编辑:白逸群)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