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剪”出个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7/3/29 10:16: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在民间,会剪纸的人不少,但把剪纸变成一项艺术的,却不多,周玉梅算其中一位。红纸、麦秆、木板,这些在常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物件,经过周玉梅的手,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如今的她,已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对剪纸技艺可谓是呕心沥血、情有独钟。

 

  我要做传承人该做的事,将剪纸技艺传承好。朴实的话语,朴实的性格,数十年如一日坚韧不拔的追求,周玉梅对剪纸技艺孜孜以求。

 

  梅花香自苦寒来。周玉梅从上小学起就迷上了画画儿和剪纸,那时,她时常拿铅笔和蜡笔去描绘日月山河,用剪刀剜剪花鸟虫鱼、十二生肖。1988年,她开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和烙画、剪纸等民间工艺美术,从而走上了真正的剪纸技艺之路。由于她的天赋与勤奋,她创作的烙画、麦秆画作品被选中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给了她极大的激励,也让她更加热爱这些民间技艺了。

 

  再好的传统也离不开创新。这是周玉梅对民间技艺传承的深刻认识。她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世纪90年代,她到一家烙画工艺美术厂工作,其间,她和工友们大胆创新,使烙画厂的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同,并两次获得甘肃省旅游工艺品最高奖天马奖。

 

  后来,由于企业改制,周玉梅下岗了。工作没了,但技艺还在。剪纸创作渐渐成为她人生最大的追求。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她的手里,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艺术作品。遇到困难时,剪个牛气冲天,给自己鼓劲;逢年过节时,剪个鱼跃龙门;朋友结婚时,剪个美好祝福……1998年初,周玉梅着手把古典名著《红楼梦》故事剪成连环画!自此,她完全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反复研读原著,揣摩人物形象。

 

  连周玉梅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就是5年。手上磨起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剪刀用坏了一把又一把,蜡光纸用掉了2000多张。2003年,她创作的《红楼梦》剪纸连环画终于面世--她用1800多个日夜完成了506幅剪纸连环图画,总长225米,面积88平方米,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业界专家极高的评价,甘肃省邮政部门还为此发行了相应的邮资封。

 

  2005年,凭借剪纸《红楼梦》,周玉梅捧回了甘肃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之后,她创作的剪纸等作品又连续斩获各类奖项50多项,多幅作品被敦煌美术馆、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这些年,周玉梅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止。继《红楼梦》之后,她在传承传统民间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先后创作出《金陵十二钗》《水浒一百单八将》《和谐家庭》《裕固风情》等剪纸作品,形成了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年来,周玉梅始终致力于民间技艺的创新与传承,还积极面向青少年传授剪纸技艺。她积极参与甘肃省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多所小学举办剪纸兴趣培训班,定期给孩子们讲授剪纸技艺。近年来,她创办的陇原巧手培训基地,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民间艺术爱好者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第二课堂,成为人们了解甘肃剪纸技艺的学习交流平台,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新平台。

 

  只有创新传承,才能将非遗发扬光大。这正是周玉梅一直所坚持的。

 

  采访感言

 

  每一次成功,背后必然有长期的积累和辛勤的付出。作为甘肃剪纸技艺的传承人,周玉梅以智慧和辛勤赢得了成功,并以创新传承为非遗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不仅事迹突出,而且发人深思。(本报记者  赵建国)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