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盘活存量 提高质量 练好内功 塑造品牌
发布时间:2006/11/16 13:30:00    新闻来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同仁,大家好!
    举行这样的会议,对于报社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每一次年会,我们都坐在一起细数着报纸的每一点变化与发展,检点着每一处缺憾与不足,谋划着每一个进取与变革。召开这样的会议,我理解有三个目的:一是感谢,二是总结,三是汇报。中国知识产权报是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者的报纸,是知识产权系统的报纸,是服务知识经济的报纸,离开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它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不可想象的、寸步难行的。
这些年,正是我们报纸内容和版面改革力度较大的一个时期。改革的成效如何,我们殷切期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指点。刚才,邢局长代表局党组所作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办报方向,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采编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会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胡社长的工作报告,已对报社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系统、深刻的总结和阐述,并对明年的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对于发行工作,岳庚同志也将作专题报告。下面,我利用一点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去年通联会议以来报社的采编业务工作以及明年的一些打算。
    一、一年来的办报实践和思考
    1、正视严峻挑战,发挥自身优势,把握难得机遇,进一步明确办报思路和定位。
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分析,我报具有一定的优势。最大的优势是报纸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事业,以及知识产权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日益体现出来的巨大引擎作用所赋予的;是几代报人在长期办报努力中逐步确立和不断加强的。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报的这些比较优势正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
过去几年,我们在谋划新时期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发展的方向、模式和前景时,充分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报的优势和不足,认为报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讨论制订了中国知识产权报的办报方针、办报理念、办报思路、读者定位、内容设置等重要内容。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报社各部门与各记者站、通联站、工作站通力合作,实施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符合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社情和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潮流的采编、发行和经营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改革,读者定位真正调整到了面向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上来。特别是报纸从过去单纯的科技和法律类的专业性报纸定位,逐步向具有一定综合性和专业素质的经济类,尤其是向侧重于知识经济类报纸定位发展,大大拓展了新闻、发行和经营空间。至今,报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走向发展和成熟。
虽然报纸已经出现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报社的改革才刚刚起步,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经济实力、人才结构和储备还不能满足知识产权事业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报纸离知识经济主流媒体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2、不断加深对报纸地位、作用的认识。
    现代社会,新闻传媒是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传媒文化对公众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已成为媒体的行动纲领。主旋律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来表现,让读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仍然采取简单的宣传灌输方式,不但读者不买账,而且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也会丢失阵地。因此,对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引导艺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媒体必须关心市场主体,才会赢得市场主体的认同。要特别关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特别是知识产权化生存状态,更需要得到媒体的关注与关心,因为他们代表着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
    关注热点、聚焦焦点、解析难点,是主流媒体的基本品格。知识产权是一个热点集中、焦点突出、难点汇集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聚集着一个庞大的影响力人群。中国知识产权报的影响力,将集中体现在对这个影响力人群的影响程力。所以,几年来,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加大对各种影响力人物和影响力事件的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地方领导、行业领袖、知名企业家、学术泰斗、技术精英等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报业的竞争,从现象上看,有时是发行竞争,有时是广告竞争,但归根结蒂是新闻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存在着“两次销售”问题。先是将新闻信息编排印刷成报纸,以低于成本价销售给读者,再是将报纸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作为注意力资源,用高于成本价格的广告销售给广告客户,从而实现新闻信息的增值。如何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将它稳固地维持住,是报业竞争的焦点。而能长期、有效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莫过于新闻。因此,抓好新闻,仍然是报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内容为王,有用好看”的办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挥原有优势,继续在报道形式和报道思路上大胆创新。一是要有时代观念,报道的内容和思路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二是要有泛知识产权思想,善于在进入知识产权化生存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和报道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三是要有系统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发展趋势,注重新闻信息的厚度和前瞻性、新鲜性。
3、深化版面改革,全力为知识经济服务。
做好版面改革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经全社上下共同思考,确定了去年我社版面改革的整体思路:在2005年成功改版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改进和提高。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不断提高新闻采编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提高我国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面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树立再好的报纸,再好的思想,如果没有发行量,就没有传播力,就没有影响力的思想,为了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全体采编人员心里必须时刻想着发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发行为目标,全面提高报纸质量。
围绕上述原则和思路,一年来,我们首先强调版面创新求变,对报道方式、报道角度、报道内容、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变革和调整,努力突破了旧有的报道程式和思维方式,提升新的传播观念和认识水平,在变革中实现创新,保证我们的报纸源源不断地产生舆论影响力。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
一是要敢于创新报道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的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也在逐渐产生变化,已经不再停留在以局部的、孤立的视角来阅读报纸,而更愿意发现和认识报道内容与发展趋势之间的必然联系;已不再习惯于以现成的概念体系与惯常的认知方式来解释新领域的新问题,而希望通过新闻报道,以全新的视角和全新的解读方式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求知或好奇心理来消费新闻信息,而更愿意估算新闻信息可能带给自己的机遇以及同自己相关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报道中通过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重大新闻题材的透视与处理,通过对读者心理的把握和回应,以及通过对版面语言的表现和调度,形成独特风格,才能形成别人无法取代的特色;只有正视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批评和期盼,杜绝得过且过,杜绝简单重复,克服肤浅和平庸的毛病,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
    二是要贴近读者,服务知识经济,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精髓在于报纸的实践,我们反复提倡和要求身处第一线的编辑、记者、通讯员要牢固树立“读者本位”的观念,要真正从读者需求的角度考虑稿件的取舍,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我们采写的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要,能够满足哪些读者的需要,能够满足读者的哪些需要?能否真正为读者提供“有用好看”的信息,能否为读者传所思,释所疑,解所惑,排所忧,有所用?要花大力气调查研究,把握社情、民情、舆情,敏锐地观察社会心理的变化,梳理人们对当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摸清读者得好恶,探索舆论引导的思路与对策。要搭建互动平台增强参与性、亲和力,给读者以“发言空间”,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参与办报。运用新闻媒介的话语权,为读者办实事,从而赢得知识劳动者对报纸的高度依赖和信任。要策划读者参与性栏目。版面要多建立融新闻报道与社会活动于一体,构筑报纸服务、沟通读者的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加直接了解读者,特别是目标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另一方面也使读者更深刻领会到我报知识产权主导的服务理念,以便在提升报纸关注度的同时,增强报纸对读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真正为读者说话。要大胆切入社会焦点,针砭时弊,抓取具有震撼力的事件,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批评性报道手段。要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由里到外的综合反映和分析,回答这个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可以采用连续、系列报道的方式,特别是系列性报道,能够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使读者产生认同感。比如我们组织的“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之痛”系列报道,就被许多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或演讲使用。
    三是要高度重视新闻策划和新闻深度。广泛和深入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编前会、采编中心各部门、各周刊的编前会等环节,按照新闻规律<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